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钢铁行业能否再续“开门红”?以高度自律控产稳价格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钢铁行业能否再续“开门红”?以高度自律控产稳价格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经历几年寒冬后,中国钢铁行业在2025年一季度迎来久违的暖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为75.1亿元,同比由亏转盈。而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4月29日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一季度,重点钢铁企业的利润总额为215.83亿元,同比增长1.08倍;平均利润率为1.50%,同比上升0.82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来看,显然,一季度钢铁行业可以说实现了“开门红”。

一季度为何钢企普遍“体感”较好?

根据对部分钢铁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不少钢铁企业表示,尽管今年初市场预期普遍比较消沉,但一季度比去年同期情况好不少,经营压力也小了很多。无论从数据来看,还是从企业“体感”来看,全行业在一季度的的确确实现了“开门红”。

综合分析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成品端钢材价格相对较平稳,二是成本端原材料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三是“抢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供需矛盾。

先分析第一个因素。根据钢协统计,今年一季度钢材价格为近3年来同期最稳定的一个季度。纵向对比来看,2023年一季度,钢材价格指数的波动率(最高与最低值比较)为5.0%,2024年波动率高达7.8%,今年一季度则为3.2%。从趋势来看,2023年一季度基本表现为单边波动上行趋势;2024年则表现为单边大幅下行态势,2024年初到一季度末,CSPI降幅为7.3%;2025年一季度则涨跌互现小幅波动,CSPI降幅仅为2.12%。可见,钢价相对较稳是一季度钢铁企业持续稳定盈利的重要环境因素。

再分析第二个因素。影响钢铁成本的主要有两大原材料:铁矿石和焦煤(焦炭)。一季度,进口铁矿石均价为99.1美元/吨,同比下降21.3%;炼焦煤均价为1422元/吨,同比下降38.25%,两大原材料成本均呈大幅下降走势。对应地,一季度,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为95.59点,同比下降13.66%。两大原材料成本价格跌幅均大于钢材价格跌幅。反映到采购成本上来看,钢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进口粉矿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9.26%,国产铁精矿(干基)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7.59%,炼焦煤采购成本同比下降33.32%,冶金焦采购成本同比下降30.26%,喷吹煤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3.35%,废钢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5.88%。由此可见,钢铁企业的采购成本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不考虑库存和成本计算周期的因素,从现货价格波动情况来看,一季度,62%进口铁矿石价格最高点为109美元/吨左右,最低点为97美元/吨左右,仍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波动,而炼焦煤价格则基本是单边下行态势,从年初的1550元/吨下降至一季度末的1310元/吨附近。

原燃料铁矿石和炼焦煤一季度均价分别同比下降21.3%和38.3%,下降幅度远大于钢材均价的同比降幅13.66%。“降本大于降价”是一季度钢铁行业实现盈利同比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原因。

再分析第三个因素。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出口也为国内供需矛盾的转移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一季度,我国累计出口钢材2743万吨,同比增长6.3%。而从生产来看,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为2.59亿吨,同比增长0.6%,全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2.30亿吨,同比下降1.2%。由此可见,一季度钢铁供强需弱的矛盾是通过扩大出口解决的。一季度出口增幅高达6.3%,主要原因是国内钢材出口商和国外客户担心今年后期相关国家对我国实施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落地和美国发动“关税战”的不确定性,都在窗口期“抢出口”。对应地,钢铁企业的库存量也都降到近几年的历史低位。根据钢协统计的数据,3月下旬,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同比下降17.4%;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同比下降24.6%。

分析原因,有利于我们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一季度的“开门红”。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一季度尽管实现了近3年的较好盈利,但也只是最基本的、保障性的经济效益。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41%,远低于工业行业4.7%的平均销售利润率。对于完成国家要求的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等一系列行业重大工程、全面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来说,当前的效益保障度显然还远远不够。

不可否认的是,一季度的“开门红”也是全行业自律控产稳价格的结果,但成果依然脆弱,稍有不慎加上部分企业“量本利”的惯性思维就会很容易导致行业重回亏损的边缘。

后势如何看?

当前,大家最关心的是,今年二季度和后期,钢铁行业是否还能延续“开门红”态势?笔者认为,主要有三大影响因素:

第一是出口的不确定性。钢协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钢铁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据钢协测算,2024年,我国钢铁间接出口达1.34亿吨,其中间接出口美国1660万吨,占间接出口总量的12.4%。以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以前的关税水平估算,间接出口将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美国对原产地的关税政策还将影响我国钢铁直接出口、间接出口。据初步预测,现有美国高关税水平叠加其他国家相关贸易壁垒,2025年或影响我国钢铁产品直接、间接出口2000万吨以上。调研情况显示,部分以出口为主的钢铁企业的出口订单已经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这一影响或在下半年集中体现出来。

值得指出的是,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暂时降低了中国产品输美的对等关税税率,但是未来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已被征收“232”行业性关税的进口商品被豁免征收对等关税,此次声明对等关税的调整对中国直接输美钢铁产品的关税税率没有影响,仍然高达70%以上。

第二是粗钢产量调控的实际效果。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明确指出,今年将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政策。粗钢产量调控的目的是短期内对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而从往年的执行效果来看,严格落实粗钢产量调控更有利于市场供需关系的有效改善。受GDP压力和当前市场形势影响,预计粗钢产量调控或更多地在下半年集中显现,但仍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执行、时点、方式和力度。

第三是成本端的变化。炼焦煤价格在经历了连续多月下降之后,目前有止跌企稳的迹象,但整体看,炼焦煤一定时期内仍供过于求,后续几乎没有更大的回涨空间。值得指出的是,从铁矿石来看,随着澳大利亚西坡铁矿、几内亚西芒杜等大型高品位铁矿项目的陆续投产,铁矿石实际供应将持续增加。同时,中国钢材需求仍在持续下降通道上。根据钢协预测,2030年粗钢需求为8.6亿吨,2035年粗钢需求为8.2亿吨,与2024年8.92亿吨的粗钢表观消费量相比,还有较大下降空间。对应的,中国的铁矿石消费量也将继续下降。根据“铁资源开发计划”,中国也在加大国内铁矿山的开发力度以及废钢资源循环的使用力度。国际主要铁矿山的到岸成本基本在50美元/吨左右,国内主流铁矿山制造成本已降至60美元/吨左右,国内铁精矿平均品位(65%左右)高于进口铁矿平均品位(62%左右),有一定低碳优势,进一步缩小了进口矿和国产矿之间的差距。以上种种,都将是悬在铁矿石上方的“绞索架”,预计进口铁矿石价格至少仍有20%-30%的下降空间。因此,从原料端来看,钢厂的原料成本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二季度和后期能否延续一季度的“开门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以高度自律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值得强调的是,一季度的行业回暖或者说“开门红”更不应被简单解读为所谓的“触底”信号,反而从侧面印证了自律控产稳价格的必要性,坚持“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的重要性——当供给端相对保持克制,即便在整体需求承压的背景下,钢铁行业效益仍能实现边际改善。

实际上,根据调研情况看,今年1-2月份,多数企业自律控产执行的较好,钢铁产量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因此,同期原燃料成本下降没有带动钢价过多下跌,钢价平稳运行为企业经营注入了“稳定剂”。

但值得警惕的是,3月份单月粗钢产量同比增加4.6%,十分脆弱的市场平衡又被打破。一季度的“开门红”也刺激部分理性的企业加大了扩产冲动。根据钢协统计情况,4月份同口径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加3.1%。增产的结果很快在4月份的钢材价格上3月末以来,CSPI钢材价格指数从94.86点下降至4月末的93.16点,4月份钢价整体呈下滑走势。而从4月份出口数据来看,4月份钢材出口再次突破1000万吨,达到1046万吨,同比大幅增加。4月份钢材强劲出口似乎又“帮了大忙”,否则钢材价格可能跌幅更大。初步调研也显示4月份多数钢铁企业盈利情况环比出现下滑。

而同期下游用钢行业的运行数据显示,国内钢铁市场需求仍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对此,我们要有更加理性和清醒的认识。

中长期内,在国内外风云变幻的背景下,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这是外部因素,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而当前应对这一不确定性的最重要的法宝就是“自律控产稳价格”,这是内部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是通过自身行动可以改变的,也是我们能做到的唯一的“确定性”。

正如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所言——钢铁行业要保持定力、凝聚共识,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以经济效益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推动行业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能否延续“开门红”并持续向好,最大的影响因素就在于供给端,在于全行业每个企业都从大局出发、从提升经济效益着手,都能坚持自律控产稳价格。行业好了,企业才能好。一季度“开门红”并不一定代表“全年红”,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能有丝毫懈怠。为了行业的利益,为了企业的生存,全行业务必继续坚持“自律控产稳价格”,务必久久为功,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才能实现可持续改善。

作者 | 朱晓波 陈玉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