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关于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出海是当下一个绕不过的行业话题。笔者的系列文章:《 不出海就出局与出海后快出局》、《产能过剩的巨大能量如何释放到全世界?》及《国产大象出海的软肋是什么?》、《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爆发什么时候到来?》,这些讨论都是发生在中美关税的冲突之前,当下,随着中美关税冲突升级,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地缘政治冲突下,中国工程机械出海的环境又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笔者基本观点: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周期大概为十年,当下是市场底部阶段。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再度繁荣,国内市场依赖国家的基建投资与政府关于大规模设备以旧换的新政策。而在海外市场,不仅仅是一般性市场的商业竞争,更是依赖我们的国运,其中全球地缘政治冲突是最重要的要素(详见笔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爆发什么时候到来?》一文)。巴勒斯坦沙加和乌克兰重建,尤其是乌克兰基本设施的重建是中国工程机械海外市场的重大商机。
一、乌克兰基础设施重建需要的工程机械设备规模
2022年以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多次公开声称,乌克兰的重建国家基础设施的需求预计高达 8000 亿美元,涵盖交通、能源、住房等基础设施领域(不包括2022年后战争继续升级需要增加的重建预算)。
参照我国的相关实际情况,在一般民用建筑中,机械设备费占总造价的比例一般在 8%-11% 左右。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或工业建设项目,设备使用费占总造价的比例为 15%-30% 左右(在地下建筑,设备费用占总造价的比例通常在约40%-60% )。那么,乌克兰基础设施重建8000亿美元(约5.76万亿人民币)的基本建设费用中,设备使用费为640亿-2400亿美元(8%-30%,4600亿-17280亿人民币),如果重建地下建筑偏多,机械设备使用费还会更多一些。
设备使用费与设备自身价值和设备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的定量关系。但是,具体定量计算非常困难,尤其对基础建设中使用最多的挖掘机的数量,更是不容易计算。如果以我国几十年来基本建设规模和挖掘机销售量的比例来大致估计,在2010年,我国的基本建设的投资为5.8万亿元,这一年总共销售工程机械设备为823015台套,其中挖掘机销量是179296台(出口数量很少)。如果如此类推合理相近,乌克兰基础设施重建需要的挖掘机大概是在17万台左右。
显然,如此类推,不可能准确,仅是对乌克兰重建需要挖掘机的规模数量有一个大致的估算,至少有一个数量级的概念。
二、如此巨额订单,花落谁家将改变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格局
一个国家或地区,短期内数百亿美元的工程机械需求,仅仅挖掘机就大约17万台的数量需求,这可能是近年来全球市场对工程机械设备数量需求的世界之最了。
而且,按照行业常识,如果乌克兰重建的设计和规模更加现代化,重建工期要求更短,地下建筑偏多,设备使用费还会增加,对挖掘机的设备需求,也可能会超过如此数量。
如此巨额大量工程机械订单,花落谁家,将改变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格局 。当然,如果最后的订单是由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为主导的,它必将引爆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再次繁荣。
三、中国工程机械设备进入乌克兰的优势
性价比
所谓性价比优势就是:同样的价格,找不出比它更好的产品,同样的品质,找不到比它更低的价格。这是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最强大的硬实力。
以挖掘机为例,美国名牌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比欧洲市场的销售价格低15%-25%,比国产品牌的价格要高20%左右。那么,以此估算,在乌克兰,中国国产品牌挖掘机的价格比美国名牌挖掘机当地的价格便宜35%-45%(当下市场价格)
关税
乌克兰进口美国挖掘机关税:
基础税率(MFN):5%
附加关税:25%(欧盟对美国挖掘机其加征25%关税,2025年4月开始执行)
总税率:5%-30%
乌克兰进口中国挖掘机关税:
基础税率(MFN):5%
欧盟基础税率:8%(履带式/轮胎式挖掘机)
附加关税:
(乌克兰和欧盟至今没有对中国挖掘机有附加关税)
总税率:5%-13%
交货期
短期内十几万台挖掘机订单,全世界只有中国挖掘机制造业,有如此的海量制造规模,可在从制造到交货,短期内能满足如此订单的需求。
在乌克兰当地建厂组装
在乌克兰当地建立挖掘机组装厂,可以大幅降低关税等相关费用(同时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完备的供应链和商业链,能够迅速的完成如此商业操作。
一带一路贸易方式
如果以一带一路方式的项目方式,提供所需的中国工程机械设备,中国政府可以融资贷款等等系列金融手段,大幅降低对中国工程机械设备的综合采购成本。
为中国“基建狂魔”的配套
如果工程承包商为中国基建狂魔(中国建筑公司),为其配套或者以设备经营性租赁进入乌克兰,同样也会大幅度降低设备采购或使用成本。
易货贸易
乌克兰与美国都是农产品的出口大国,而中国是农产品的进口大国。有玉米、小麦、大麦、葵花籽油等农产品,乌克兰的玉米比美国的玉米价格便宜30%多,中国的挖掘机与乌克兰的农产品易货贸易,绕开美元的无货币支付的直接货物交换方式,即:用挖掘机换农产品,对乌克兰和中国都有极大的好处,尤其在中美当下的关税冲突下。
四、市场竞争与地缘政治冲突的博弈
一般性的商业市场竞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相对单纯的产品市场竞争来看,如果再加上在交货期、易货贸易等等其他中国产品的特殊性条件:
在同样的购买金额下,买一台美国名牌挖掘机,可能买1.5-2台中国挖掘机。在同样购买挖掘机数量下,买中国挖掘机,可以比买美国名牌掘机,节省30%-50%的资金。
中国挖掘机有非常优势的市场竞争力。十几万台挖掘机,约数百亿美元的订单,如果采购中国挖掘机,有可能节省几十亿或百亿美元的设备购买资金。
中美、欧盟的博弈
众所周知,在当下俄乌战争的冲突中和乌克兰基础设施重建中,中美, 欧盟及乌克兰之间的地缘政治的博弈有着重要的因素。
美国通过军事援助和资源绑定,最大化的获取商业利益以巩固自身全球主导地位,如果乌克兰从美国大量采购挖掘机,减少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当然是特朗普政府求之不得之事。尤其是前不久,美乌双方签订所谓的矿产协议《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为换取美方更大的军事援助为手段,美国将在乌克兰重建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在乌克兰重建中所需要的海量工程机械设备,涉及了巨额的美国挖掘机采购的可能性,特朗普政府决不会轻易的地放过如此数百亿美元美国产品的出口机会。
欧盟以规则输出和经济整合扩大影响力,对抗特朗普对欧洲的关税政策。当下欧盟诸国正在大力增加对乌克兰的经济军事援助,进一步制裁俄罗斯。而乌克兰正在积极创造一切条件,为尽早加入欧盟绞尽脑汁,这是乌克兰最重要的国策和长远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生死攸关。如果不与欧盟的步调一致,或者不执行欧盟对美国关税的反制约关税(2025年4月15日,欧盟对美国卡特彼勒工程机械加征25%关税,作为对美国钢铝关税的报复性措施),这与乌克兰最重要的国策相违背,不利于乌克兰的长远经济、政治和当下的军事利益,更不利于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度。
当然,还有其他选择,比如购买日韩或者其他国家的挖掘机产品,似乎是乌克兰躲开了如此的进退两难。可是,十几万台挖掘机的订单,几百亿美元采购,其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外交和经济博弈的武器,是乌克兰与中美及欧盟博弈或外交平衡和重大机会,相关各方会放弃对它的使用吗?
五、运筹帷幄在顶层
想当初,世界巨头美国卡特彼勒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是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完成的,数亿美金的大量工程机械产品顺利加入中国市场(1982年)。世界巨头日本小松首批1510 台的大型工程机械产品(1964年),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下完成的。如今,关于乌克兰重建中对工程机械的采购,如此巨额的订单,尤其是中国国产工程机械进入乌克兰,离不开乌克兰政府顶层的决策和总统泽连斯基的关注
2025年2月23日,泽连斯基在基辅召开记者会,向中国发出第三次公开呼吁,希望中国帮助乌克兰恢复和平与重建,提出以“重建红利”吸引中国参与斡旋。
如上的大致分析可以看出,采购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有利于乌克兰国家,更有利于乌克兰人民,更是乌克兰在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冲突中的需求,是乌克兰平衡中美欧盟包括抗俄的有力手段和机会。一箭多雕!如何用好中国的影响力,也是乌克兰和欧盟的重要选择。
六、花落谁家?
随着俄乌战争的延续,战后重建的工作量还会增加,需要的工程机械设备也会增加。同时,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也会更加复杂多变,我们相信,乌克兰的总统泽连斯基,包括乌克兰拉达,会有正确明智的选择。此情此景下,对于乌克兰十几万台挖掘机采购订单:
全部是中国挖掘机产品?全部是美国挖掘机产品?还是一半美国一半中国产品?还是购买日韩欧洲国家的挖掘机产品?还是中美欧乌四方博弈下的某种平衡的结果?
七、结束语: 天不灭曹
尽管由于中美关税和贸易战升级,中国工程机械出海的困难增加了,但天不灭曹,仍然还有商业机会。乌克兰的重建所需要的工程机械设备,就是中国工程机械巨大的商业机会,同时它必将引爆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再次繁荣。当然,这个商业机会的出现还依赖我们的国运。
中国的“国运”并非宿命论,基于历史积淀、制度优势、人民奋斗和时代机遇形成的发展态势,是国家发展的总体趋势、历史机遇及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长期态势,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多个维度。中国以“中立调解者”身份参与乌克兰重建,平衡外交与风险规避手段,以基建能力和供应链韧性,“一带一路”扩大对欧经济渗透,与欧盟联手对抗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冲突。在乌克兰的重建中,中国独立的外交政策,中国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两者共同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文章中引用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及网络公开资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