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研究经历从无到有、从整体粗放式到系统精细化,随着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其关键地位上升至国家安全高度。2024年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明确了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特殊保护制度的有关要求。为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高质量开展,本文回顾了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历史,重点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矿政管理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战略性矿产内涵及目录管理、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并从矿业权管理、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储量管理、产业管理及环境保护政策五个方面入手,对现行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汇总和分析。基于战略性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结合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实践,认为当前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存在若干问题和难点:①战略性矿产与非战略性矿产差异化管理需求凸显;②全产业链综合管理水平有待继续提升;③资源储量动态管理制度有待完善;④低品位共伴生关键矿产家底需进一步夯实。立足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需要,提出应统筹矿产勘查开发全过程,在国家管理层面健全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机制、夯实资源保护和储备机制、强化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技术支撑等政策建议。
结论:
1.健全战略新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实际、借鉴他国有益经验,进一步健全以矿产资源法为顶层设计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建立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更新机制,有的放矢实现宏观政策调控的机动灵活性。其次,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全过程管理,通过调整现有制度对齐新《矿产资源法》总体方向,针对战略性矿产资源与非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区别与特殊性,充分考量矿产资源类别、矿种自然属性与功能性、产业发展需求、供需形势差异等因素,完善与新《矿产资源法》相适应的矿业权管理、压覆矿产资源管理等综合性管理要求,并推动特定矿种产业管理制度改革,切实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机制
在落实新《矿产资源法》关于储量管理制度建设要求基础上,结合战略性矿产资源保护和储备要求,建议加快修订和优化资源储量动态监管制度体系,强化与矿业权管理、储量统计机制的有效衔接,发挥储量动态监管对掌握关键资源家底变动情况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对战略性矿产资源消耗情况把控,抓实共伴生矿产、低品位难选冶矿产资源储量动态,对矿山动用或消耗共伴生战略性矿产的,强化动用量统计和管理,确保储量信息动态更新、准确可靠。
3.夯实战略性矿产资源保护和储备机制
推动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保护和储备机制,研究保护性开采特定战略性矿产资源矿种确立机制,并通过建立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分类别、分矿种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形势开展及时跟踪研究。统筹战略性优势矿产出口和紧缺矿产进口双链条管理,对优势矿产资源,参照稀土产业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产量产能宏观调控和资源保护,对紧缺稀缺矿产资源,强化国内找矿勘查、巩固海外供应,通过制度保障和技术优化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集约化、规模化、高效益化程度,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准备条件。
4.强化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技术支撑
落实新《矿产资源法》关于鼓励、支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保护和矿区生态修复等领域科技创新的有关要求,强化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技术支撑。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支持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技术难点攻关,强化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循环利用水平,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绿色环保技术成果转化率,为加快形成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制度闭环、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强化理论基础。充分运用大数据等关键信息技术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高政府管理能效。(《中国矿业》杂志)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