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回望故乡:一座小站的半世纪丨火车·悦读

回望故乡:一座小站的半世纪丨火车·悦读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说起安福,有人想起“甘鲜异常”的火腿,有人会馋秋日里清甜的金兰柚,我却总惦记着那些路上的风景。安福是我的故乡,位于江西省中部,县城唯一的火车站并不办理客运,离最近的高铁站也要有1个小时车程。

这里多丘陵,远山蒙蒙,近水迢迢。暮春初夏时节,从老家去县城的道路两侧长满翠绿的草木,躁动的生命力仿佛要从泥土中争先恐后钻出来,不知其名的野花点缀其间,偶尔有几只白色的鸟儿掠过河面,轻轻吻过水里的倩影,一眨眼便消失不见。

小时候我在县城上寄宿学校,周末回家途中常常邂逅一条铁路,有时同向而行,有时从桥下涵洞交错而过,却一直不知道它的名字。

直到前些日子有机会探访安福站,同这里的老职工聊了聊,才弄清楚这条铁路的“前世今生”。1970年,浙赣铁路分宜站向南修筑井冈山支线铁路,1972年,铁路修至永新县文竹站后停止建设,定名为分文铁路并交付营运,安福站同期建成使用。

那时候的安福站无疑是非常热闹的。京九铁路开通前,分宜至文竹的火车是安福百姓出行的主要途径之一,候车室里随处可见挑着山货的老乡、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对远方的憧憬与忐忑交织在许多人的脸上。车站旁边的餐馆、商店也总是人满为患,一片繁荣景象。

本地人心淳朴。火车站边有一家开了快三十年的早餐店,没有名字。清汤和炒粉是他家一绝,早上六点多便陆陆续续有客人进来。南来北往的旅客在这里吃一碗炒粉,满满都是家的味道。

这里还出过一个“大新闻”——2001年,有个赶火车的旅客,因为走得匆忙在早餐店落下一个包,里面有10多万现金和票据,早餐店老板捡到后物归原主,传为美谈。

这人间的烟火气,何尝不是旅途中一道暖心又特别的风景呢?

依稀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带着我坐火车去外地走亲戚,安福站的热闹都记不大清了,只记得列车一路向南,他指着窗外的山说,“那是去你外婆家的路。”

那段路我知道,很不好走。外婆家偏僻,是一个叫濠林的村子。小时候去拜年,必须要走一段山路,崎岖泥泞,还需要越过铁路线。这时长辈总喊着要先看有没有来车,如果有车来,就在旁边的树荫下等着。

山上大多是笔直的松树和不是很高的油茶树,冬天也保持着苍绿色。有一年下小雪,铁路旁零星的白点缀在林间,与绿叶、红壤、枯黄的野草共同编织了冬日里平静美好的画卷。

火车经过时带起的风扑面而来,冰凉刺骨,但那时候的我只顾着玩地上的雪,不怕弄湿厚厚的裤脚。

“路不好走,得抓紧点。”

我不情愿地跟上去,泥巴路深一脚,浅一脚。可这样难走的路,年纪很大的外婆却走了很多年。

她就住在铁路旁,但她从未坐过火车。

于我而言,延伸向远方的钢轨是落在地上的风筝线,一头系着故乡的山水,一头系着早已飘走的童年。

2003年5月,分文铁路停止办理客运业务,结束了32年服务旅客的历史使命,只办理货运业务,主要承担山区的矿产资源、农副产品的运输。

的确,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更多的是见到长长的货运列车轰隆轰隆地开来,一眼望不到头。

2015年,分文铁路施工改造,新建了莲花站,线路与茶陵站连通,从此更名为分茶铁路。

现在安福站前的广场冷清了许多,要外出的人们大多去吉安西站坐高铁,但经常还会有怀念往昔的本地人过来看看。

车站的老职工告诉我,有个八十岁的老太太,年轻时在这附近住过十几年,前段时间特意在儿孙陪同下过来了一趟。

早餐店成了火车站边的“网红打卡地”,人来人往间,这里的老顾客说,炒粉的味道一直没变。

那有什么变了呢?

车站新建了“练兵场”,还添置了健身器材、跑步机、乒乓球球桌和台球等锻炼器材,职工们利用间休时间在单身宿舍前面空地种菜,充实而自得其乐。

时间过得静悄悄,让粗心的人们没法感觉到它的流逝。

从分文铁路到京九铁路、昌赣高铁,安福人的出行选择越来越多,列车车窗外的风景也日新月异,如同一册册写满诗行的画,每个人都能读出专属自己的故事。

在高铁上沉沉睡去时,那年盛夏蝉鸣躁动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村头的乡道尘土飞扬,上小学时的我躲在发小家玩游戏,母亲走到门口大声喊我的小名,让快些回来吃饭……

太阳就要下山了。

可回家的路太远,倏忽已是光阴二十余载,辗转千里、山川难聚。

故乡的田园犬吠叫着跑远,列车轰隆隆疾驰向前,一起离开的,还有那时的黄昏。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江西记者站(南昌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字:左鸿文

图片:李一民 左鸿文 罗倩 熊卫萍 汪志强

编辑:金炫美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