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打造中国桥品牌】②提质增效——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打造中国桥品牌】②提质增效——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提质增效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国家队

中铁大桥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

把提升工程质量

作为落实

“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基本保证

赓续“坚守质量 传承创新”的优良传统

整合桥梁建造全产业链生产要素

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系统集成

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

重塑质量管理模式

创新质量管理手段

提高行业质量标准

努力把每一项工程

都建设成为百年精品工程

探索形成了天堑变通途

“四位一体”质量管理模式

使企业产品

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

科学研究源头保障质量

0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学研合作,针对桥梁建造的实际需要,开展桥用钢材、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研究,彻底摆脱了桥梁用钢依赖进口的局面,解决了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和铺装层易破损两大难题,大幅提升了桥梁的耐候性。

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3年3月成立的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2015年9月获批建设的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依托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共同组建。实验室围绕“交通强国”和“双碳”战略,聚焦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发,从桥梁多目标优化智能设计、桥梁智能制造安装与控制、桥梁绿色建造三个方向开展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前沿引领技术研究,旨在培育重大原创技术,攻克重大工程建设技术难题,增强我国桥梁工程国际竞争力,建成世界领先的创新研究平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支撑力量,助力桥梁建造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桥梁建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人员在平台上装阻尼器。

UHPC技术团队

中铁大桥局UHPC技术团队成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发了低收缩、免蒸养UHPC材料并将其引入桥面铺装施工当中,有效解决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钢结构疲劳开裂”和“铺装层损坏”两大行业难题,相关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等近二十座大跨度公路、铁路桥梁上。

LUHPC预制板运用于双柳长江大桥建设中。

"城市桥梁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

由中铁大桥局牵头,中铁大桥局总经理毛伟琦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桥梁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启动。

Q690qE钢材首次在国内应用,助力汉江湾桥主拱合龙。

工程设计安全保障质量

02

联合相关单位自主研发专业软件解决桥梁设计难题,形成了桥梁结构设计系统(SCDS)、桥梁空间分析软件(3DBridge)、悬索桥非线性分析软件(SNAS)、波浪力计算程序等成果,做到施工设计流程化、结构和常用装备标准化,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常泰长江大桥

常泰长江大桥6号墩沉井平面尺寸95.0x57.8米,是目前最大的水中沉井基础,且穿过厚度达21米的粉质黏土与粉细砂交互层。参照“人体监测仪”,中铁大桥局技术团队构建了沉井智慧感知系统,在井孔中布设191个应力原件,实时采集沉井数据,配合搭建沉并监控云平台,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模块化分类和图表化展示,对监控云平台上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行沉井姿态的实时预报预警和指令发布,实现沉井下沉可测、可视、可控。

运用于常泰长江大桥建设的BIM沉井监控云平台。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

2024年5月21日,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4号墩主塔封顶。4号墩主塔搞345.6米,相当于115层楼高,是世界最高钢-混混合塔。

运用于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塔建设的智能爬模监测系统。

运用于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建设的信息监测平台。

通苏嘉甬杭州湾跨海铁路桥

2024年7月9日,通苏嘉甬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海中引桥首榀80米跨度预制箱梁开始浇筑,预制梁长78.2米,高5.4米,顶板宽13.5米,底板宽6.8米,这是目前世界上铁路桥梁中跨度最大、重量最重的预制混凝土箱梁。

通苏嘉甬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信息化指挥调度中心。

通苏嘉甬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运用无人机为海上施工平台的施工人员运送盒饭。

京港澳改扩建工程

京港澳改扩建工程智慧化梁场。

京港澳改扩建工程智慧化梁场拌和站实现全自动无人化。

渝万铁路

渝万铁路将“标准引路、科技领航,管理强基、数字赋能”的指导思想贯穿到智能建造施工生产的多个环节。

运用于渝万铁路建设管理的智慧沙盘管理系统。

工程建造工艺保障质量

03

提炼出桥梁建造的“六大特色质量制度”“六种特色质量工具”“六项质量提升措施”和“五个转变”施工工艺,严控工程建造的每一道工序。

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项目的箱梁预制规模大、箱梁种类多,一共有50多种不同规格的混凝土梁型。其中变宽梁中最重的有3200吨,相当于2000辆小轿车的重量,梁体顶部面积相当于4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堪称“世界梁王”。梁场是深中通道的一张名片,代表了中国制梁的最高水平。通过运用先进的物联网+BIM信息化技术,梁场实现了模板的自动化、钢筋部品化和混凝土生产的智能化。

为安全、优质、高效完成深中通道架梁任务,中铁大桥局派出了最强悍的建桥利器——自主研发的运架梁一体船“天一号”。“天一号”最大起重量3600吨,最大起吊高度64米,在这里共完成293片箱梁架设工作。

新建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

2016年11月15日,新建大(理)瑞(丽)铁路的“咽喉工程”——澜沧江特大桥钢管拱实现高精度合龙。这也是世界上首座采用“二次竖转”工法施工的大桥,变高空作业为平地施工,降低了施工风险。

五峰山长江大桥

五峰山长江大桥建设中,中铁大桥局桥科院技术团队研发运用了螺杆智能检测及施拧装备。

沪渝蓉高铁崇启长江大桥

沪渝蓉高铁崇启长江大桥非通航孔桥采取智能顶推方式施工,变水上作业为岸上作业,创下顶推距离全国第一(合计1268.2米)、顶推总重量全国第二(合计4万吨)的纪录,不仅降低了施工风险,还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中铁大桥局自主研发的2500吨“小天鹅号”起重船进行桥墩整体吊装施工。

成渝中线井口双线特大桥

全国首例铁路桥“托梁换柱”在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成渝中线井口双线特大桥实现。

管控平台过程保障质量

04

构建起包含国家级科研平台、信息管理平台以及行业交流平台在内的支撑体系。

智选供应链平台

中铁大桥局智选供应链平台。

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康养平台

中铁大桥局桥隧管养中心研发的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康养平台。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

运用于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项目建设的BIM信息化管理平台。

常泰长江大桥

运用于常泰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大型桥塔施工数字化管理系统。

巢马铁路马鞍山长江大桥

运用于巢马铁路马鞍山长江大桥钢梁架设的智慧平台。

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

运用于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建设的信息化指挥室。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刘佩娅

【相关推荐】

【打造中国桥品牌】①创新驱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铁大桥局参建的黄茅海跨海通道获国际桥梁大奖——乔治·理查德森大奖

全新的职责与使命:大桥人保障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运维安全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