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中铁装备集团,作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中铁装备集团时作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7年,国务院将每年5月10日定为中国品牌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资央企改革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一带一路”合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企业奋进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参与大桥设计、建设、管理的广大人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时说:“当年,你们这里和上海隔江相望,南通不好‘通’,现在跨江大桥建起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南通就好通’了。”
作为新中国桥梁事业的开创者、中国桥梁建设的国家队、中国建桥技术的引领者,中铁大桥局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打造世界一流建桥国家队”的生动实践,取得了系列丰硕成果。
▲2024年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
我们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挑重担、打头阵,建设了大批服务国家战略、惠及民生福祉的精品工程,建设了港珠澳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等世界级大桥,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紧盯行业技术前沿,聚焦桥梁工程需要和智能建造,组建“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聚力攻关、久久为功,突破“卡脖子”难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就了“中国桥梁”的靓丽名片;我们深耕专业装备制造领域,起重船、打桩船、架桥机、塔式起重机等专业化装备接连问世,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我们紧跟“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完成了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坦桑尼亚坦桑蓝跨海大桥、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等标志性工程,让“中国桥梁”享誉世界;我们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秉承“效益提升、价值创造”,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效的“含金量”;我们落实企业品牌战略,大力弘扬“开路先锋”文化、培育“天堑通途”特色桥文化,打造国内首家桥梁主题博物馆,取得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成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调研,他身后的桥梁是建设中的蒙华铁路荆州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这些累累硕果汇聚成精彩长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集结号角。未来,大桥人将继续深入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笃定决战决胜之志,铆足敢闯敢拼之劲,狠下苦干实干之功,慎终如初、不负韶华,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大桥篇章。
创新驱动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作为中国建桥技术的引领者
中铁大桥局
始终将推动桥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作为落实“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的
首要任务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使命
持续打造原创桥梁建造技术策源地
实现了众多桥梁原创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在大跨度斜拉桥、大跨度悬索桥
多塔桥梁、复合体系桥梁
公铁两用桥、跨海长桥等建设领域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为擦亮“中国桥梁”品牌提供强大内驱力
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创新团队
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中铁大桥局
入选国务院国资委
“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录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63项
国内外专利2867项
省部级工法506项
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
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奖18项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38项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50项
中国公路交通优质工程李春奖16项
国家优质工程奖43项(其中金奖11项
国际桥梁大奖35项
原创技术竞相涌现
加强科技创新解决工程难题
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博士后工作站
开展技术研发
一系列原创性、颠覆性的
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由中铁大桥院、中铁大桥局和西南交通大学三家单位共同组建。实验室围绕“交通强国”和“双碳”战略,聚焦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发,旨在培育重大原创技术,攻克重大工程建设技术难题,增强我国桥梁工程国际竞争力,建成世界领先的创新研究平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支撑力量,助力桥梁建造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桥梁建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悬索桥设计建造技术
多塔连跨悬索桥设计建造技术
整节段钢梁架设施工技术
跨海桥梁结构构件
预制、运输、架设成套技术等成果
为桥梁跨越更加宽阔复杂的水域和峡谷
助推公铁水联运奠定了坚实基础
超高性能混凝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
组合桥面体系
全面国产的高强桥用钢材等材料成果
对于未来大幅度提升运力、功能性
和对极端自然条件的适应性
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于2020年7月1日建成通车,大桥是新建沪通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主航道桥采用主跨1092米公铁两用斜拉桥方案,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2021年获国际桥梁大会(IBC)乔治·理查德森奖。
港珠澳大桥
▲2018年10月23日开通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跨海集群工程,大桥建设取得外海隧-岛工程建设技术与标准体系、外海集群工程工业化建造技术与装备链、设计使用寿命保障成套技术等5大创新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引领世界桥岛隧跨海集群设施建设技术升级换代,填补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于202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深中通道
▲2024年6月30日通车的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深中通道形成了海洋环境大跨径悬索桥超高强缆索制造与防腐技术、钢壳-砼沉管隧道方法及合理构造技术等国际领先技术,打造了物联网与BIM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中山智慧梁场。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2020年12月26日通车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铁路桥,也是目前已建成的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大桥在建设期间开展了复杂海域公铁大桥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复杂海域公铁大桥新体系;创新了复杂海域公铁大桥施工关键技术;研发了海上公铁合建桥梁大型施工装备及配套工法;建立了复杂海域公铁大桥建设标准。
常泰长江大桥
常泰长江大桥由一座主跨1176米的钢桁梁斜拉桥、两座主跨388米的钢桁拱桥和一座3×124米的非通航孔钢桁梁桥组成。大桥拥有六项世界之最:最大规模多功能载荷非对称布置桥梁、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连续长度钢桁梁、最大尺寸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最高强度桥用平行钢丝斜拉索;以及四个世界首创:首创超大跨度斜拉桥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首创台阶型减冲刷、减自重沉井基础、首创“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首创“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
五峰山长江大桥
2020年12月建成通车的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单跨钢桁梁悬索桥,主跨1092米,是我国首次在公铁两用桥上采用主跨千米级的悬索桥结构型式,也是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运行荷载最大、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悬索桥。大桥的建成填补了世界高速铁路悬索桥、中国公铁两用悬索桥和中国铁路悬索桥三项空白。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全长11.88公里,其中跨江主桥长1505米,主跨988米,是世界上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汊航道桥主跨为2×1120米,为世界首个超千米主跨多塔斜拉桥。大桥是巢马城际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拥有六项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世界最长联钢桁梁、世界最长的钢桁梁悬臂施工、世界最长超高强抗疲劳平行钢丝斜拉索、世界最高空间四肢钢-混凝土混合塔、世界最大体量群桩基础。
燕矶长江大桥
燕矶长江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四主缆体系悬索桥,大桥主跨1860米,受航空限高、航道限宽、断裂带限位等因素影响,设计采用不同垂度四主缆悬索桥结构体系一跨过江,为世界首创。
自研装备持续升级
聚焦桥梁工程需要
联合相关单位
自主研发了一系列
桥梁建造专业化装备
拥有由“大桥海鸥号”“天一号”
“小天鹅号”起重船在内的
100多艘各类海上施工船舶组成的“海上舰队”
拥有KTY5000型动力头钻机
JQ900型下导梁式架桥机
5200吨米上回转式塔式起重机
XGT15000-600S塔式起重机
大型液压打桩锤等
大批先进的技术装备
▲打造的我国起重量最大(3600吨)、起升高度最高(130米)的“大桥海鸥”号起重船,在世界最长公铁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架设钢梁。
▲“大桥海威951”95米打桩船,最大可插打直径3米的钢护筒,所打最大桩长为82米以上水深,最大桩重120吨,可兼作起重船使用。
▲在建甬舟铁路西堠门大桥5号主墩由18根直径6.3米的钻孔桩组成,桩长84米,是目前世界桥梁桩径最大的钻孔基础。为攻克海上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难题,研制ZJD7000大型智能回旋钻机,在大孔径钻孔桩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主研制出当时全球最大水平转臂上回转D5200塔式起重机,该起重机曾应用于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瓯江北口大桥等的大桥的建设中。
▲研发了4台1800吨全球最大型“三吊点”桥面式整节段架梁吊机用于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
▲新一代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船“大桥海风号”,助力中铁大桥局进军风电领域,发展“第二曲线”。
▲自主研发的运架梁一体船“天一号”,最大起吊重量为3600吨。深中通道建设期间,“天一号”架设了深中通道最高(61米)梁,最重(3200吨)梁,最长(133米)梁。
▲运架梁专用起重船“小天鹅”号,最大起重量2500吨,最大起升高度41米,采用国内首创的双体船型式。
▲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XGT15000-600S助力常泰长江大桥施工。
▲打造的国内新一代智能悬臂筑桥机“虹鹰1号”在渝昆高铁洛泽河特大桥首套安装完成,这一新成就标志着我国桥梁施工技术迈入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阶段,为未来大型桥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位于世界三大暴风潮海域之一的台湾海峡,建桥条件恶劣,通过研发利用4台JL1100架梁起重机双悬臂对称架设,助力大桥快速、安全、高质的完成钢桁梁架设施工。
▲JQ900型下导梁式架桥机是为铁路客运专线混凝土箱梁架设而专门研制的架桥机,最大架设梁重900吨,该机的型式及架设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应用于成渝中线的XG80型铁路悬灌造桥机是一种适用于大节段悬臂施工的新型工装,工装集成了承重、模板、信息化等多个系统,且具备安全状态自感知系统,保障悬灌造桥机的安全智能运行。
智能建造赋能创新
为贯彻落实
交通强国和“双碳”战略
建设以“安全、智能、绿色”
为特征的桥梁强国
中铁大桥局
攻克了
桥梁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和装备
桥梁建造
与A1、互联网+、大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GIS)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等
前瞻性技术深度结合
研发出一系列智能应用和建造机器人
在桥梁施工建造、运维管养等方面
极大提升了
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常泰长江大桥6号墩沉井上,现场施工人员正缓缓下放智能履带式绞吸机器人。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部打造的海上数字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管控。
▲六自由度机械臂
▲龙门式绞吸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运用于常泰长江大沉井施工中
针对深水、峡谷等极端环境
桥梁建造世界级难题
首创
“智能装备集群-自适应工艺链-数字孪生平台”
全域协同智造体系
打造云端施工管控中枢
实现毫米级精准操控
与多装备时空协同
使关键工序
自动化率和施工综合效率
跨越式突破
▲张靖皋长江大桥智慧沙盘
▲智能焊接机器人
▲深中通道项目中山智慧梁场全览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塔施工采用9米全自动智能液压爬模,为世界首创,是桥梁领域历史性的创新。
▲第六代桥梁拉索检测机器人为桥梁体检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晋旭俊
【相关推荐】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