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订阅
今年一季度,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已超100亿元,“毛细血管”不断延伸的同时,四川省还通过“智慧+”手段,引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链提质增效。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农村发展,因路而兴。这几天,在彭州市,一条12公里的农村公路正进行沥青摊铺的工作,它连接着年产量150万吨的蔬菜园。彭州作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一直承担着为四川省乃至全国“菜篮子”保供的重任,要将新鲜的蔬菜快速运往全国,家门口的“农村公路”不可或缺。
成都彭州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科长王苏雅介绍道:“我们采用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技术,一是可以将原路面材料进行回收利用,环保经济;二是缩短了工期。5月底通车后,将直接和成万(成都至万源)高速进行串联,我们彭州本土的鱼子酱、川芎、陶瓷等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送往全国。
“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发展的期望。农村公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关键,就在36公里外的彭州市通济镇湔江路,无人机巡查也让农村公路的智慧化养护“飞”出了一条新赛道作为一条承担当地旅游出行和产业发展的“四好农村路”,周末,湔江路单向通行车辆就超过了1万辆。为动态跟踪道路路面情况,一台搭载高精度摄像头和多种传感器的大型工业级无人机,正根据系统设定的航线自动起降,对路面进行巡查。
成都彭州市交通运输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科科长张亚庆表示:“无人机可自动识别路面沉降、边坡裂缝等隐患,通过采集公路和边坡的点云数据生成高精度数字模型和实景三维模型,结合AI算法,生成分析报告,用数据支撑养护决策。采用无人机可快速巡查复杂地形,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3~5倍,单次巡查成本仅为人工的1/3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大幅提升了公路管养中的工作效率,“智慧化”手段也在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在眉山市洪雅县中山镇,眼下,正是春茶采摘、交易的黄金期,产业环线车流量大,安装在波形护栏上的公路智能预警系统传感器可实时采集公路实时信息,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系统会及时将信息上报给云平台管理中心。
眉山市洪雅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牟桂松表示:“这套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很高,有效解决了隐患发现难、隐患处置慢等问题,防止了公路二次事故的发生。下一步,我们还将扩大该系统在桥隧比高、地质结构复杂、重要景区通达等山区道路上的使用范围,加快实现全面覆盖。
今年,四川将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全年计划完成投资35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0公里,其中实施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4100公里,实施产业路2800公里,基本实现县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园区通四级双车道以上公路。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俊韬表示:“今年我们还将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农村公路管养,积极推广桥梁安全监测、轻量化路况技术评定、视频智能巡查等技术应用,实现重点路段、重要节点安全风险主动防控、智能监测,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智慧转型,从而打通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仓储节点、外运骨干通道的瓶颈和堵点,推动农村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推荐阅读
来源:四川观察、四川卫视
责编:苗挺节
校对:马紫璇
审核:余大鹏 陈露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请点赞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