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公路工程基桩系列标准宣贯培训暨预钻孔根植桩低碳建造技术交流会在宁波成功举办

公路工程基桩系列标准宣贯培训暨预钻孔根植桩低碳建造技术交流会在宁波成功举办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四月甬城花未休,缤纷五彩入明眸”,春日的宁波,绿意盎然、热情如炬。4月28日,由中国公路学会秘书处、宁波市公路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评价中心、浙江宁波杭甬复线三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宁波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宁波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政和公路工程工业化装配化产业联盟、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易通特种基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公路工程基桩系列标准宣贯培训暨预钻孔根植桩低碳建造技术交流会在港城宁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公路交通管理、设计、施工、养护单位的近300位科研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会议。

图片

▲中国公路学会标准宣贯会在宁波召开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局长李彦武,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原副巡视员钟建驰,安徽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原二级巡视员王能才,宁波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吕忠达,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海达,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宁波公路学会理事长樊献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周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原常务副总工袁洪,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君黎,中交二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松,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昌将,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韦征,浙江宁波杭甬复线三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指挥蒋强,上海城投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经熠,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风雷,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日红,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主任助理成玉柱等嘉宾和专家出席会议。

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海达致辞时表示,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交通枢纽,近年来在港口集疏运、高速公路网和城市快速路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桩工程作为桥梁与地基建设的核心环节,其设计、施工与检测的标准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行业可持续发展。而预钻孔根植桩技术作为绿色建造的创新成果,在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提升施工效率方面优势显著。宁波作为典型的软土地区,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效破解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助力“双碳”目标在交通领域的落地。

图片

▲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海达致辞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致辞时表示,标准作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过程中应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对保障和促进交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公路学会始终高度重视标准的编制、应用工作。基桩技术是工程质量的基石,标准体系是百年大计的保障,预钻孔根植桩以“静”“净”为主要特点,工程质量可靠、环保效益显著,符合预制化、装配化的发展方向。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十五五”新时期交通运输的背景下,要以标准提升引领发展动力、以标准管理创新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打造与交通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推动标准进步,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引领。

图片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致辞

此次会议以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及中国公路学会团体标准《公路桥梁预钻孔根植桩技术规程》相结合,开展联合宣贯与技术交流,以解读公路工程基桩系列标准为重点内容,同时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围绕预钻孔根植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行交流,促进软土地区桥梁建设高质量发展。会议由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工作)王大鹏主持。

图片

▲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工作)王大鹏主持会议

《公路桥梁预钻孔根植桩技术规程》的编制和发布,是根植桩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它凝聚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审查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历经立项、大纲、送审和总校多次会议反复打磨,从技术规范到实操细节,全方位填补了公路桥梁预钻孔根植桩领域的空白,完善了现有标准体系,将为提升行业质量、保障工程安全、推动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依据。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局长李彦武,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常务副会长钟建驰,宁波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吕忠达,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海达,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风雷共同开启标准发布仪式。

图片

▲标准发布仪式

会议邀请了行业标准与中国公路学会团体标准的主编对标准进行解读,邀请了行业专家围绕公路桥梁预钻孔根植桩的应用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交流与点评。标准宣贯环节由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昌将主持。

图片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昌将主持标准宣贯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主编、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原常务副总工袁洪详细解读了标准的编制背景、定位、主要内容与特点。《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是公路桥涵建设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其重要性体现在确保结构安全、保证工程质量、规范设计流程、促进技术进步、保障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袁总为大家解读了标准的编制背景、定位、主要内容与特点,标准的编制对于指导工程建设、保障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推动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图片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技术体系解读

《公路桥梁预钻孔根植桩技术规程》主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周良分享了标准材料与设计部分内容,该规程的出台为公路桥梁预钻孔根植桩的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等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周良详细介绍了预钻孔根植桩的材料性能要求、设计方法和验算要求,有利于设计人员合理设计,确保桩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图片

▲《公路桥梁预钻孔根植桩技术规程》解读

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日红介绍了《公路桥梁预钻孔根植桩技术规程》施工与控制部分以及标准应用实施的情况。预钻孔根植桩具有承载性能良好、施工适应性强、施工效率高和环保效益显著的特点,已在长三角地区成熟应用于工民建、市政、电力、石化等领域500多个项目,总用量超1000万米,同时也成功应用于S26高架桥梁、川南奉公路桥,上海军工路快速路等公路领域项目。张日红从预钻孔根植桩施工和质量控制的角度解读了规范。报告内容有助于施工人员规范操作,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的桩基质量问题,从而保障公路桥梁的长期安全使用。

图片

▲《公路桥梁预钻孔根植桩技术规程》解读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主任助理成玉柱分享了《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内容,检测规程的编制对于规范基桩检测行为、保障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具有重要意义。规程为公路工程基桩检测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明确了各方的职责和要求,规范了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等。

图片

▲《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解读

浙江宁波杭甬复线三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指挥蒋强以《预钻孔根植桩在浙江省的工程应用》为题作学术报告,介绍了杭甬三期的工程特点与技术创新情况,工程中大规模推广预钻孔根植桩技术,有效解决了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确保桩基在“豆腐块”地质中稳如泰山。

图片

▲《预钻孔根植桩在浙江省的工程应用》报告

技术研讨环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局长李彦武主持,钟建驰、周良、袁洪、赵君黎、李松、张日红六位专家围绕"公路桥梁预钻孔根植桩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议题,展开了多角度探讨。分析了该技术在工效、环保等方面相较传统桩基的优势,展望了智能化、绿色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在互动环节中,参会代表结合上午的实地考察成果,与专家进行了充分交流,为推动预钻孔根植桩技术在公路桥梁建设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

▲技术研讨交流

现场观摩环节,浙江宁波杭甬复线三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指挥蒋强和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日红分别带领与会代表参观了G9221杭甬高速宁波段三期工程、宁波中淳高科研发中心和预钻孔根植桩生产基地。杭甬三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宁波舟山港集疏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蒋总详细介绍了工程的进展与科技创新情况,在建的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三期,就将应用300余根、总长两万多米的预钻孔根植桩。使用预钻孔根植桩新技术后,除了减震与降噪之外,相同单桩承载力条件下对比传统灌注桩,泥浆排放量减少约70%,碳排放降低50%以上,施工机械平均一天可施工3根至5根桩,是钻孔灌注桩施工速度的5倍。

图片图片

▲预钻孔根植桩施工现场观摩

预钻孔根植桩技术被评为“国家单项冠军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张日红介绍,宁波中淳高科12年磨一剑,率先研发出兼具环保性与经济性的根植桩施工技术及智能化施工装备,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土体振动远小于大型车辆通过的影响。同时,自动化的装配式生产基地和智能化的施工过程,保证了生产和施工质量。

图片

图片

▲预钻孔根植桩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观摩

与会代表们表示,此次标准宣贯培训与技术交流活动内容丰富、讲解详实,公路桥梁基桩技术系列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规范软土地区桥梁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行标与团标联合宣贯的方式,形式新颖、互为补充。此次参会,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丰富了知识,收获良多,对指导他们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推荐阅读

中国公路会议讯息沟通交流群

添加小助理,私信“会议群”~

责编:苗挺节

校对:闫可欣

审核:余大鹏 陈露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请点赞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