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全国劳动模范丨陈晨光:煤海深处的“安全守望者”

全国劳动模范丨陈晨光:煤海深处的“安全守望者”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在华阳集团,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从初入矿山时手足无措的文弱书生,一步步成长为能扛起工作重担的矿山硬汉;从对瓦斯检查一无所知的毛头小伙,蜕变为行业内令人钦佩的技术尖兵;从不怕虎的初生牛犊,历练成守护矿井的安全哨兵。

接受表彰后留念

14年来,从第九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瓦斯检查工一等奖到第十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瓦斯检查工特等奖,从阳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能源系统劳动模范、全国煤炭行业技术能手、山西省劳动模范到全国劳动模范,二矿通风工区通风二队瓦斯检查工陈晨光用一串闪光的足迹,书写着一名平凡矿工的精彩人生。

历练

从文弱书生到矿山硬汉

陈晨光长着一张娃娃脸,戴着一副眼镜,皮肤白皙,性格腼腆,活脱脱一副书生模样。他在队里也确实算个“知识分子”,毕业于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当初,亲朋好友不看好他在矿山的发展,认为专业不对口,陈晨光却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然而,第一次下井经历就给陈晨光来了个“下马威”。狭窄的巷道、潮湿的环境、弥漫的粉尘,每一步都艰难无比;各种瓦斯检测仪器和严谨的操作规程,一度让他手足无措。

于是,纵横交错的巷道里,他紧跟师傅的步伐,主动干活,把每一项任务都当作学习机会,走到哪儿问到哪儿。升井后,他一遍遍研究工作面图纸,熟悉井下地形,在旧会议室的水泥地上画图,吃透巷道系统和通风设施的原理构造。宿舍里,《煤矿瓦斯检查作业》《矿井通风》等专业书籍就放在他的枕边,便于随时翻看,有些还被他拆成小册子随身携带学习。

关关难过关关过。理论关闯过去了,对于体力关,从小在农村长大、擅长体育的陈晨光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通风队最艰苦的岗位——跟机瓦检工。这意味着他每班既要在工作面接风筒,与掘进队步伐一致,又要3次往返于巷道,认真检测瓦斯易积聚的100多个检测点,发现问题立即找到源头、加紧处理。

但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一节风筒10米长、80斤重,跟机瓦检工要把它托举起来并挂在三四米高的巷道顶部。“为什么别人三四十分钟就能独立挂好一节风筒,我却一个半小时也干不完,还得找师傅来帮忙?”陈晨光陷入深深的自责。他开始进行俯卧撑等一系列体能训练,这才逐步适应了岗位需要。

最让瓦检工头疼的就是巷道贯通后、调改系统时,要在半天时间内,把200多节共2000多米长的风筒拆下回收。每次,陈晨光都把这项工作当成一次体能训练。手上磨出的老茧,手臂上日渐隆起的肌肉,手腕长期的疼痛都是他成长的印记。“我没想到这个文弱书生能吃下这样的苦。拆风筒是别人避之不及的活,他却逐渐适应、胜任了这项工作。我们升井以后都着急回家,而他会把数据台账、图纸整理复盘好才离开。”见证陈晨光成长的瓦检工赵鹏感慨道。

就这样,十四年如一日,陈晨光背着重重的“行囊”——光干涉式瓦检仪、便携式瓦检仪、多参数便携式监测仪、瓦斯检查杖、温度计及各种修补工具,足迹踏遍二矿14个掘进工作面,累计接风筒2000多节。曾经的文弱书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在井下独当一面的矿山硬汉。

陈晨光在读取检测数据

精进

从毛头小伙到技术尖兵

瓦斯是煤矿井下的重大安全隐患,无色无味,隐匿在矿井深处。瓦检工每天奔走在看不见的“战场”,必须锤炼本领、严谨细致。陈晨光说:“永远不能轻视瓦斯。瓦斯检查工作,不只是简单操作仪器、记录数据,检查必须到位,处理必须及时,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对每个检测点、每个区域都要心中有数。我们要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负责。”

熟能生巧是良训,“自讨苦吃”是境界。陈晨光说:“一份工作,可以简单做,也可以复杂做,我选择了‘自讨苦吃’。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自然会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于是,急难险重的工作现场总有他的身影。

一次,在高抽巷,盲硐深度达到了1000多米,陈晨光明显感到巷道风量减少,检查发现回风瓦斯增大,于是迅速展开排查。风机频率正常,他就挨个检查风筒,头上的汗滴答不停,检查到第14节风筒才发现接头断开了。陈晨光立即要求停止工作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受威胁区域人员。向调度室汇报后,他马上处理,用铁丝拉紧风圈间的距离,用钳子一点点往里撬动,终于把风筒接好,还加装了紧固器。那一次,他成功避免了一场潜在安全事故,却错过了班车,比正常下班晚了3小时才到家。但是,这次应急处理让他增强了处理突发事件的信心。

陈晨光在实践中练就了一身本领。不管瓦检仪指针多粗,他都能精准读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刻度。他能听风辨气,通过听风流声音、感受气流变化来判断风量大小,作出精准判断:气球放气一样的“呲呲”声,极大可能是风筒漏气;风声突然变小,则可能是通风系统堵塞,风流不畅。根据现场情况,他因地制宜运用引风布帐、导风板等引来新鲜风流……

“这娃自我要求高,勤快、细心、肯吃苦,是块好料。”作为陈晨光的师傅,二矿通风工区通风二队队长巩利忠把他当作好苗子重点培养,并鼓励他在技能竞赛之路上勇往直前。

在备战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集训中,陈晨光用3个月啃完厚厚的5本教材,整理出2本密密麻麻的理论“宝典”;逐字逐句了解比赛注意事项,把各个环节“揉碎嚼烂”,一遍遍抠细节。在实操训练中,他发现短板弱项,不断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节奏和方法。他还与队友组成攻坚小组,总结出一套快速检查瓦检仪故障的方法:优化气路检查方案,将仪器故障排查项目用时缩短10秒,又总结出巷道模拟环节手指口述“三点一线”法,每天重复动作上百次,形成肌肉记忆,分秒必争。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九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陈晨光首战便初露锋芒,获得瓦斯检查工一等奖。在第十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他迎来高光时刻,获得瓦斯检查工特等奖。他成了矿上乃至整个行业内赫赫有名的技术尖兵,许多年轻的瓦检工以他为榜样。

有人问陈晨光秘诀,他笑笑说:“哪有什么秘诀!就是不服输,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百遍,直到零差错、零失误。”

担当

从初生牛犊到安全卫士

当各种荣誉的光环加身,陈晨光选择坚守初心,他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四个字:及时归零。“荣誉属于过去。只有及时归零,才能走得更远。”陈晨光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他最本真的职业操守。

归零,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带着初心再出发。

时光回溯到十多年前,陈晨光刚参加工作时。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在井下工作虽然认真,但有时也会忽略一些潜在的危险。

那是一次简单的高冒处瓦斯检测,陈晨光踩在架子上就要站直身体,身旁的老师傅急忙叫停,并告诉他瓦斯等有害气体最容易“藏”在上面,切不可大意,要蹲下身子举起胳膊测量。“瓦斯不会跟我们开玩笑,我们更不能拿矿工兄弟的生命开玩笑。要按章操作,保护好自己,干好这一良心活。”陈晨光至今记着老师傅的教诲,也带着这份敬畏,悉心守护矿工生命安全。

他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进风大巷的新鲜风流中进行仪器换气调零,当测量数据与实际瓦斯量有出入时,走出工作面重新调零;每个检测点测3次,检测点位置要在距顶板不大于300毫米、距侧壁不小于200毫米的区域内,取最大值作为最终检查结果;捏吸气球吸入待测气体也有讲究,必须达5次至10次,高瓦斯冒顶区域要捏10次以上……一切只为测量数据的准确。

陈晨光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安全隐患。在一次高抽巷的走动巡查中,他发现除尘风机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使用,立即要求当班工长整改。工长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觉得他多事,在故意“找茬”,以影响生产任务完成为由,拒绝配合。陈晨光耐心将《煤矿安全规程》、粉尘的危害等都搬了出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大家齐心协力消除了除尘风机故障,恢复了正常生产。

陈晨光在检测点测量

近年来,煤矿智能化建设如火如荼,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陈晨光这个“老瓦检”又变回了“小学生”,积极学习前沿技术。“新时代的矿工不能只会拿仪器,还要懂数据、会分析,跟上时代发展。”陈晨光说。他虚心向厂家技术人员求教,积极协助测风员工作,努力掌握煤矿智能测风系统应用。他还主动请缨投身“以管代巷”技术试验工作面建设,通过控制抽采负压,确保回风落山风流方向朝向采空区,避免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省去不少劳动量,为上隅角瓦斯治理提供了借鉴。

如今,提起陈晨光,工友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当之无愧的安全卫士。

回望陈晨光的成长路,从“绝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到“及时归零”的谦逊心态,再到“建功华阳”的实干担当,他用14年的坚守证明:平凡岗位也能绽放耀眼光芒。煤海深处,正是有这样一群“安全守望者”默默奉献,才筑起了煤矿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

作者:任志青 版面编辑:于红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