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
福平铁路全面开通
确保线路上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这座具有重要意义的桥梁安全运营
成为大桥人新的职责与使命
随着五一假期的结束,平潭岛结束了漫长的大风期,5月6日下午,中铁大桥局平潭管养项目部联合业主组织开展了铁路营业线桥梁检测车故障应急演练,通过模拟“天窗点”施工桥检车在铁路运行界限内故障机械臂无法收回的场景,演练了故障处理方案、“天窗点”延点上报流程,消防救援及伤员紧急医疗处理等内容。通过演练,提升铁路营业线施工机械故障的综合处置能力,降低大桥管养作业对铁路营运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强化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知识。
桥梁检测车故障应急演练
INNOVATION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我国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大桥全长16.325公里,钢桥长度为5683米,混凝土桥长度为10462米。建桥海域风大、浪高、流急,每年7级大风天超过200天,大风激起的海浪有9米高,独特的海峡环境、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海况给大桥养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021年初,中铁大桥局承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管养项目,该项目是我国铁路桥梁主体结构市场化运维的第一个项目。为提升管理效率,由业主南昌铁路局福州工务段与项目部联合成立平潭大桥车间,负责平潭桥日常检查、养护工作,车间主任由福州工务段安排人员担任,项目部安排人员担任车间副主任。在业主领导下,项目部制定了工作流程图,明确与工务段科室、车间、班组三级管理对接机构,制定了详细的管养工作计划,计划落实到每日。平潭大桥管养项目后台技术支持由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实验室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负责,作业计划以日为单位上报工务段车间审批,分公路面、海面、铁路面三个作业面开展日常工作,工区为每组作业配备防护员,监督作业质量、把控作业安全、确认完成工作量。中铁大桥局配备了由99人组成专业化的管养队伍,配备各种工程车辆7辆,中巴车2辆,桥检车4台,交通船3艘,爬索机器人、遥测雷达等各种智能检查设备7台,小型检查设备十余种,能够有效应对桥梁“海陆空”全方位的管养需求。
雷达遥测系统对斜拉索索力进行无接触检测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包含3座斜拉桥,共304根斜拉索,定期的斜拉索检查对桥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应用了桥梁缆索检测机器人。”项目部现场负责人邵星说。应用先进的走行驱动系统、图像分析系统、雷达防撞系统、测速系统、无线传输控制系统,可通过图像分析软件AI学习分析病害和检查的影像信息,自动识别病害,自动生成检查报告。应用爬索机器人可以极大的提升作业效率,平均30分钟就能检查完成一根斜拉索,使用两台爬索机器人15天就能将全桥304根斜拉索检查完毕。
项目部还应用了先进的雷达遥测系统对斜拉索索力进行无接触检测。该系统基于高分辨雷达遥感成像与相位干涉测量技术,可对远距离目标的微小形变量进行实时、动态和非接触式测量。相较于传统的接触式振动传感器测量方式,有效避免了斜拉索阻尼装置的影响,并能够一次性同时测量多根斜拉索,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第六代缆索检测机器人
为保障铁路运营线“天窗点”施工安全,项目部制定了“安全质量管理十八条规定”和对应的奖惩制度。规定了现场作业红线,定期对全体项目人员进行宣贯并进行现场检查,杜绝安全隐患。按照“先计划,再施工”的原则,提前制定周密的“天窗点”作业计划,作业前进行全员安全技术交底,让现场作业有条不紊,保障作业安全。
大桥管养大量工作集中在夜间“天窗点”。“晚上,大桥上风更大,特别是冬天,海风寒冷刺骨,若是碰到下雨天,海风伴随着细雨,眼睛都睁不开。”邵星说。项目部员工和工友们在有限的“天窗点”里密切配合,对线路进行了精准养修。
夜间天窗点作业
截至2025年4月
平潭海峡“守桥人”
已经安全守护大桥40个月
检查记录大约有9500页左右
2024年5月
国铁集团到平潭大桥管养项目
调研斜拉索管养情况
大桥管养运用的一系列智能化手段和技术
获得了一致好评
他们用坚韧和执着
用创新和责任时刻守护着大桥
确保大桥运维安全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周 芮
文字|严 健来源|特种公司
【相关推荐】
中铁大桥局各级团组织以多彩活动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
五一献礼!昌九高铁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西支主桥最后一节钢梁吊装完成
最美工作照|每一个定格,都是奋斗者的最美勋章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