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 3233 期 · 10788 篇
由集团公司团委、工会、人力资源部及宝武人才开发院携手举办的第二期宝武“青创特训营”于近日顺利落下帷幕。特训营主要面向生产制造单元一线岗位职工,通过理念导入、能力提升、课题实战等方式,历经9个月的四个阶段线下集中学习,圆满完成了全部培训内容。最终43位学员顺利结业,10名学员被评为优秀学员。
春集结:怀揣梦想,共赴创新之约
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企业破浪前行的关键驱动力。宝武以“四化”为方向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突破,培育新质生产力。去年,集团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宝武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实施方案》,将青年创新人才培育列为重点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创特训营”扬帆起航,吸引了来自各板块的青年骨干。
创新特训:思维激荡,点亮智慧火花
特训营的课程设置涵盖了“明道铸魂、得法强基、优术利器、致青慧创”四大模块,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训模式。其中,“优术利器”模块重点聚焦AI和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为学员们带来了极具前瞻性的知识体系。学员们深入学习了AI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场景,如智能识别、预测分析等,还通过实际操作机器人设备,掌握了机器人的编程与调试技巧。同时,特训营还系统开展了TRIZ理论培训,帮助学员构建逻辑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战磨砺:勇攀高峰,铸就卓越成果
在实战项目的锻炼中,学员们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勇攀高峰,不少学员在特训营期间收获了创新成果。例如,山钢日照王明哲学员的“基于碳循环和AI调控的转炉煤气高效回收技术研究应用”项目荣获了“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本期学员们累计获得“宝武岗位创新成果奖”“技术能手”“先进个人”“金、银点子”等各种荣誉112项,形成先进操作法21项、技术秘密28项、专利44,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学员心声:成长之路,创新相伴
专业提升
“在训练营期间,我总结了技术秘密和专利,还开展了自主管理活动并获奖。通过参与项目,对宝武AI智能化趋势有了更深的了解。”
——中南钢铁中南股份 叶汝山
“培训为我搭建了系统全面的学习平台。积累的知识与方法,为成立工作室筑牢了根基,也助力未来事业启航。”
——宝武资源马钢矿业 陈林
“通过特训营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提升了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宝钢股份宝钢国际 陈敏
创新思维转变
“通过特训营,我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提升。我学会了用故事化的表述打动听众。在团队项目中,我从被动参与者转变为团队的核心推动者。”
——宝钢股份钢管事业部 郑一帆
“特训营让我接触到了创新思维的模型,能够分析到问题的症结,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完成创新。”
——宝钢股份湛江钢铁 李雄见
“创新思维得到拓展,主要奔着问题解决的方向,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中钢集团中钢矿业 张桥
团队合作与交流
“通过训练营的学习,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技术能力,还获得了职业资格晋升,也更能融入团队,发挥创新优势。”
——宝钢股份山钢日照 王明哲
“在特训营期间,我学会了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横向沟通,共同解决问题。这让我在创新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宝钢股份能源环保部 齐祥煜
创新实践与应用
“在训练营期间,我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还申报了一项发明专利,这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宝武碳业炭材料研究院 潘金
“我在训练营里组建了创新小组,完成了设备管理的创新改造。通过特训营,我的业务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宝钢股份湛江钢铁 蒙建文
践行志愿精神,展示青年风采|中国宝武第二届青年志愿者奖项出炉
编辑:徐晨杰
图片:集团团委提供
出品:宝武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