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先天条件赋予了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超厚的煤层资源,也因此催生出了行业首个超大的“巨无霸”采煤机。当人们还在惊叹于0到1的技术跃升时,采煤机司机呼永刚已经一头扎入现场,用精准到厘米、精确到毫秒的创造征服了这个地下“巨无霸”,刷新了开采纪录。
深入地下百米,轰鸣声响彻巷道,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钢铁交响乐团之中。乐团的主角,便是横亘在足有三层楼高的煤壁前,长20多米、高5.5米、重达百吨的“巨无霸”采煤机。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轰鸣声,一刀割过去,3000吨乌金随之滚滚落下。这是行业首个超大采高工作面,所有设备都是“放大版”的存在,带来的产量和效益也是普通工作面望尘莫及的。但是,要在行业空白、经验空白的超大采高工作面采煤,面对的挑战和风险也是“放大版”的,操作要求变得极为严苛。煤层像大海里的波浪,有起有伏,要想最大限度地把煤开采出来,就需要精准指挥采煤机平缓过一道道“坎”。否则,一旦割顶破底了,轻则会影响煤质,重则会引发设备损坏甚至安全事故。
此外,高大的特质也放大了操作中细微的误差,遥控器上多按了几秒钟,滚筒就可能会偏移十几厘米,这让采煤这项工作变得格外精细。采煤机司机需要像绣花一样,保证每一针每一线都要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巨无霸”的巨大产能。
初遇“巨无霸”:
“绣花”标准直面硬核挑战
在视野清亮且宽阔的平地上用遥控器操作“巨无霸”上下动作较为容易,但在井下晃动、昏暗且粉尘弥漫的超高工作面中,要精准控制高速旋转的滚筒动作,是一项极限挑战。而呼永刚的“绣花功”,就体现在他对切割精度的极致追求上。
图为开机生产前,呼永刚在“巨无霸”采煤机上仔细检查着滚筒的每一处细节。
在最初接手操作超大采高采煤机任务的时候,面对小山一样高大的“巨无霸”,呼永刚惶恐过、迷茫过,那巨大的身躯,澎湃的动能,都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从未退缩过。
他一步一步摸索,寻找着最佳的开采路径。每割一刀、每推进一米,就停下来,自己去煤壁跟前看看,底板、顶板哪里有问题,下一步应该怎么调整,自己心里有了数后再继续割下一刀。循环往复、不厌其烦。
最终,呼永刚总结出了一套5厘米采煤标准,他在采煤机滚筒上焊了一个小铁块当参考物,保持矿灯、铁块、顶板在一条直线上,保证截割轨迹浮动不超过5厘米。经过呼永刚“操刀”的煤壁总是又平又直,工作面的工程质量也根本不用担心,他也因此在队上得了一个“天下第一刀”的外号。每每看着平滑的煤壁,队友李国田总是由衷感慨道:“这底刀掌握得太到位了,提卧都很丝滑,就跟站在煤壁前面看着割煤似的。”
熟识“巨无霸”:
用“针尖”功夫撬动效率变革
呼永刚的“绣花功夫”不仅表现在高超的采煤技术上,更体现在对每一个“不完美”细节的精益改造中。作为操纵“巨无霸”的“第一人”,他不仅要求自己会开采煤机,更要会检修采煤机。他深知,只有深入了解、掌握了其中的结构原理,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巨无霸”的威力。
一有空,呼永刚就研究“巨无霸”的资料,各类大大小小的检修项目,他也积极到场参与,在设备的每一个角落里寻找着问题的根源。在摸清“巨无霸”的脾性过程中,呼永刚也发现了一些影响设备运行的问题,他开始琢磨一些小改小革项目。
作为影响采煤机效能发挥的关键要素,截齿是所有综采工作面每日、每班都必须更换的重要部件。“巨无霸”的两个滚筒上都有密密麻麻的截齿分布,且每一根截齿都紧紧嵌套在卡扣里,想要更换,需要用力反复敲打多次,遇到卡扣较紧的,有时五六分钟才能艰难地将其拔下,耗时又耗力。呼永刚决定从这上面下下功夫,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他成功研制出一种独特的拔齿套工具,只需轻轻一套,再稍加用力,两秒钟就可以拔下一个截齿,五秒钟就能够完成更换。几秒钟的时间,积少成多也能加快检修进程,延长生产时间,带来巨大效益。呼永刚说:“上采煤机两个滚筒一共有168根截齿,现在更换,每根最少能节省1分钟时间,这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拿去生产多好啊。”
图为呼永刚使用自己设计的拔齿套装置,快速更换采煤机截齿。
慢慢地,呼永刚的精益改造越来越多了,不仅有效提高了工作面各类设备的运行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矿井的高效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执手“巨无霸”:
用密实“走线”解锁星辰大海
煤矿工作环环相扣,只有全面掌握各个环节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井下环境,真正做到安全高效生产。进入矿井工作的14年里,呼永刚主动到各个岗位进行锻炼学习,日复一日地磨炼着自己的技能。开煤机、调支架、拉移变、看机头、修电缆,各种活儿他都会干,也能学通干精。
正是凭借着这股精益求精的“绣花功夫”,呼永刚在地下世界,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巨无霸”。无论是庞大的采煤机,还是复杂的支架系统,亦或是沉重的移变列车,都在他的“绣花功夫”下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在他的努力下,他和手中操纵的“巨无霸”一起创下了多项行业纪录:创下日产6.02万吨、月产146 万吨的世界纪录;协助研发5G+AI协同控制系统,助力采煤机自主记忆截割准确率实现98.7%;参与编写《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企业建设示范标准》,填补国内厚煤层开采标准空白;参与48项智能装备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建成全球首个超大采高智能工作面……这些纪录也恰恰是呼永刚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的记录,里面饱含着他对煤炭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图为呼永刚站在支架里,遥控采煤机进行割煤。
“地下没有星光,但我的心中有一片银河。”14年的时间里,呼永刚让“巨无霸”从冷冰冰的机器,变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让煤炭从黑色的“工业粮食”,变成了承载能源梦想的“星辰燃料”。面对未来,他说:“只要我能干得动,我就继续干下去,和‘巨无霸’一起创造属于我们这代矿工的星辰大海,为企业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继续贡献。”
作者:李晨露 杨斌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