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锦界煤矿
为持续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和技术创新,发挥创新链与产业链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智能矿山》编辑部策划了“智能矿山零距离”系列品牌活动。➤ 点击观看“智能矿山零距离”往期精彩回顾
第5期“智能矿山零距离”走进神东煤炭集团系列活动之锦界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果论坛。本次论坛主持人为国能神东煤炭锦界煤矿智能运维队副队长于在川,邀请了国能神东煤炭锦界煤矿机电副矿长肖华明、综采三队机电副队长刘艳东,以及锦界煤矿研发合作单位——华夏天信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桥喜,参与此次锦界煤矿“智能矿山零距离”成果讲座与对话!
为方便广大同仁更好地学习借鉴、交流合作,编辑部整理了第4期“智能矿山零距离”对话视频集锦,本次推送锦界煤矿综采三队机电副队长刘艳东对话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敬请关注“智能矿山杂志”公众号“对话”栏目。 ➤ 点击订阅“对话”栏目
于在川
国能神东煤炭锦界煤矿
智能运维队副队长
刘艳东
国能神东煤炭锦界煤矿
综采三队机电副队长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矿山智能化建设进展
于在川
第二位嘉宾一线技能大师刘艳东。现任国能神东煤炭锦界煤矿综采三队机电副队长,负责锦界煤矿整体智能化建设工作,其改革创新的综采工作面水泵起吊“机械手”,获2020年机电创新创效一等奖,获得锦界煤矿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优秀职工技术发明奖、智能化矿山建设先进工作者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下面有请刘艳东从一线智能化技术的使用者视角,解读当前智能化技术起到了哪些作用?
刘艳东
智能化煤矿建设的定位准确,也是员工一致认同的,智能化装备的升级,减少了员工的劳动强度,险重岗位的机械化替代也保障了员工的安全,这是安全效益。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可以做到一部分的故障预判,对降低设备故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目前受设备本身状态、传感器种类和数量等因素制约,无法充分发挥智能化减人、增安和提效的全部优势,但已经初见成效。
总结起来,智能化建设起到了降低劳动强度、险重岗位替代以及减少故障率,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作用。智能矿山建设势在必行,需要我们敢于尝试。
于在川
刘队长提到煤矿智能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助力煤矿安全生产,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刘队长针对智能化技术的常态化应用有哪些建议?
刘艳东
(1)智能化技术的常态化应用要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设备现状,并不是所有技术都适合现有的装备,针对可利用但是智能化程度低且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设备,不一定要将所有技术全部投入进去,如外接传感器、配套过多的功能,功能不稳定会导致运维工作量增加,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实现智能化技术常态化应用,要充分验证稳定性和效果,避免给员工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另外要有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敢于尝试和参与,没有一项技术首次投用就能好用,需要一些管理方面的措施去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尝试、使用和改进,才能促进技术的成熟,员工智能化素质提高了,技术才能更快地达到能用、好用的程度,员工也愿意常态化应用。
对话
DIALOGUE
“对话”栏目是《智能矿山》杂志精心策划的特色栏目,通过邀约在智能矿山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技能与管理人才,以对话的形式,围绕矿山智能化技术发展脉络,探索前沿创新技术,展现最新科技成果,分享成功实践经验,探讨领域难题与挑战。我们期望通过这些真实而鲜活的对话,为广大从业者提供宝贵的技术和经验借鉴,进而推动我国矿山智能化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
END
编辑丨李莎
审核丨赵瑞
《智能矿山》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ine
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
主编:王国法院士
投稿网址:www.chinamai.org.cn(期刊中心-作者投稿)
联系人:李编辑 010-87986441
往期荐读
往期特刊
中国煤科特刊
陕煤集团特刊
神东专栏
重大进展特刊
露天矿特刊
理事会特刊
红柳林煤矿特刊
创新技术特刊
创刊号
版权声明
本刊对已出版文章持有电子版、网络版及进行网络技术交流和与各网络数据库合作的权力,稿酬一次性付清,版权归本刊与作者共同所有,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