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理想汽车2024年度报告:38.2%员工流失率背后的真相与深层逻辑文 | 汽车产业观察

理想汽车2024年度报告:38.2%员工流失率背后的真相与深层逻辑文 | 汽车产业观察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2025年4月22日,理想汽车发布2024年度报告,其中“员工流失12302人,流失率38.2%”的数据引发行业震动。这一数据是否真实?背后是企业主动优化还是被动失控?本文将结合多方信源,穿透数据表象,剖析理想汽车的“人才地震”真相。

一、数据真实性:官方数据与市场传闻的交锋

根据理想汽车年报,2024年员工总数32,248人,全年流失12,302人,流失率38.2%。这一数据与市场传闻的“裁员万人”存在差异:

口径差异:官方“流失率”包含主动离职、合同到期、优化裁员等所有人员流动,而媒体报道聚焦于“裁员”这一被动动作。例如,脉脉等平台爆料称“员工大群人数从3万降至2.2万”,若以此计算,裁员比例或达30%;

时间差影响:理想官方数据统计至2024年底,而大规模裁员集中在5-6月,部分离职员工可能未被纳入全年统计。

综合来看,38.2%的流失率是真实的,但结构复杂:包含主动裁员(约5600-10000人)、自然流失(如合同到期)及战略收缩导致的被动离职。

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想一共拥有员工32,248人,

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为5,461人,占17.0%。男性员工26,739人,占82.9%,女性员工5,509人,占17.1%。30-39岁员工15,808人,占49.0%,40岁及以上:1,291人,占4.0%。高级管理层33人,占0.1%,中级管理层515人,占1.6%,初级管理层:653人,占2.0%。

2024年,理想社招9,695人,校招3,264人。

2024年,理想员工流失12,302人,流失率为38.2%。

二、原因剖析:从“狂飙突进”到“紧急刹车”1. 销量目标失速:人力冗余与成本失控

2023年,理想为冲击2024年80万辆销量目标,员工规模暴增62.9%至3.16万人。然而,2024年销量仅50.05万辆(同比增33.1%),远低于预期。销量增速放缓叠加全系车型降价(单车均价从32万降至28.2万),导致“人效比”暴跌:

  • 人均创收:从2023年的458万元/人降至2024年的448万元/人;
  • 人力成本占比:从8.3%升至9.1%,吞噬利润空间。结论:激进扩张下的人力冗余,成为裁员的直接导火索。
2. 纯电战略折戟:MEGA失利引发连锁反应

首款纯电MPV车型MEGA的失败加速了裁员进程:

  • 销量暴雷:上市后月销不足千辆,库存积压严重,北京工厂园区停放大量未售车辆;
  • 战略收缩:推迟后续纯电车型发布,智驾团队从千人级缩减至数百人;
  • 资源重配:原计划用于纯电的研发、营销预算被迫削减,相关团队成为裁员重灾区(如泊车项目裁员50%、AD Pro团队“全军覆没”)。
3. 组织架构大手术:从“堆人换增长”到“效率优先”

理想在2024年启动“矩阵型组织2.0”改革,核心逻辑是 去肥增瘦

  • 研发体系: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取代“人海战术”,智驾团队裁员超60%;
  • 销售网络:门店扩张计划从800家砍至502家,销售服务团队优化超400人;
  • 中后台优化:招聘部门从200人缩至40人,HR部门裁员60%,线上客服转为外包。

矛盾点:理想一边裁员,一边提高研发人均薪酬至104.6万元(同比增18.6%),暴露“保精英、弃冗余”的策略。

4. 行业寒冬倒逼:价格战下的“断臂求生”

2024年新能源车价格战白热化,理想全系车型降价1.8万-3万元,毛利率从22.2%降至18%-20%。为维持现金流,裁员成为“降本利器”:

  • 赔偿成本:按N+1方案估算,裁员5600人需支付约5.6亿元(以月薪1.5万元计),但仍比维持冗余人力节省超10亿元/年;
  • 资本压力:MEGA研发投入沉没、销量不及预期,迫使理想通过裁员向资本市场传递“止血”信号。
三、争议与反思:理想式裁员的得与失1. 激进优化的副作用
  • 核心业务受损:裁员后研发停滞,测试依赖外包,甚至出现“召回被裁员工”的闹剧;
  • 组织信任危机:基层员工流失率41%(vs. 管理层6.1%),引发“用后即弃”的负面舆论。
2. 战略预判的教训
  • 过度乐观:对纯电市场、高端车型需求的误判,导致资源错配;
  • 敏捷性缺失:从“万人扩张”到“万人优化”的急转弯,暴露战略韧性不足。
四、未来展望:理想能否重拾“优等生”光环?

理想汽车正经历“从规模优先到效率优先”的阵痛期:

聚焦增程基本盘:L6占比38.4%的销量结构,倒逼资源向成熟业务倾斜;

重建人才梯队:校招占比提升至10.1%,试图以年轻化团队重塑创新力;

技术破局关键:高压超充、端到端智驾等技术的落地效率,将决定裁员是否“值得”。

结语:38.2%的流失率,既是理想对过去激进扩张的“纠偏”,也是新能源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益运营的缩影。这场“人才地震”的余波,或将重塑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竞争逻辑。

数据来源:理想汽车年报、行业媒体分析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深度产业解读!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公开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

0、重磅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设计课程从入门到精通40讲+免费分享篇》视频-2024年课程安排

持续更新:典型电池包案例分析(奥迪etron、捷豹I-pace、大众MEB、MODEL3、通用BOLT等):

为什么选择这套课程:

大家好,我是LEVIN老师,近10年专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PACK系统设计、电池包热管理设计及CFD仿真。

该课程是全网唯一系统层级的PACK设计教程,从零部件开发到结构设计校核一系列课程,重点关注零部件设计、热管理零部件开发、电气零部件选型等,让你从一个小白从零开始入门学习新能源电池包设计。

2024回馈新老新能源人,(新能源电池包技术)公众号特惠,为方便大家提升,限量50份半价出售全套《新能源电池包PACK设计入门到进阶30讲+免费能分享篇》、《Fluent新能源电池包PACK热管理仿真入门到进阶28讲+番外篇》视频课程,并送持续答疑!了解更多课程,加微信号详询:LEVIN_simu

1、独家 | Ansys Fluent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热仿真从入门到精通28讲-2023年课程安排(电池包热仿真)

说明:第5部分为免费分享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

解决动力电池包MAP等效4C充电、热失控热抑制、恒功率AC/PTC滞环控制电路SOC模型设置教程;是目前市场上唯壹一套从PACK模型的简化到热模型建立和后处理评价标准的系统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了解更多《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starccm+电池包热仿真课程》、《储能系统热管理设计与仿真课程》,

关注公众号:新能源电池包技术

或加右方微信号:LEVIN_simu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