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中国煤炭报:人才“雁阵” 催生创新成果

中国煤炭报:人才“雁阵” 催生创新成果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图片

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公司镇城底矿安全仪器监测工实训场地,青年职工王兵正在进行瓦斯传感器拆装训练。突然,虚拟现场发生“瓦斯超限”。刺耳的警报声中,他凭借记忆中的操作流程,在 30 秒内完成应急处置。这个由马黎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的培训系统,正是西山煤电公司人才孵化模式的生动缩影。

在西山煤电公司,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技术攻坚与人才孵化的核心阵地。近年来,西山煤电公司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支点,推动技能人才实现从“工”到“匠”的蜕变。

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

走进占地 385 平方米、高 3.5 米的镇城底矿安全仪器监测工机电实训基地,6000 伏高压电实操系统正发出低沉的嗡鸣声。这里配置的智能化教学设备,能将井下复杂的机电故障转化为可视化模型。

“过去学维修,靠师傅口传心授,现在通过可视化模型,学员能直观看到设备内部运行机理。”镇城底矿高级工程师赵若鹏说。据介绍,马黎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独创“三维故障树教学法”,将传统的培训周期压缩 1/3,培训合格率提升至 100%。

近年来,镇城底矿联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开展“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本质安全型电源的优化及传感器的低功耗”项目攻关;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共建技术导师团队,实现“科研项目进矿井,技术骨干进高校”。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催生出多个创新成果。

2023年,镇城底矿实施“青蓝计划”,共组织机电、运输、技术、设备、通风、地测防治水、安全 7 个专业的导师和徒弟,进行为期 9 个月的一对一培训。目前,该矿累计结成 50 对师徒组合。

从“新竹破土”到“蔚然成林”

在西山煤电公司斜沟矿久益采煤机显示屏前,职工温宝正在熟练地调试。谁能想到,2 年前,温宝还是一位面对难题手足无措的职场新人。这令人欣喜的转变,正是该公司技能大师带徒机制结出的硕果。

在梁里鹏技能大师工作室,梁里鹏正在翻阅十余份试卷。这十余份试卷,是他为学员温宝量身定制的“成长档案”。

“第一次在采煤机前,面对主回路、控制回路、通信系统等密密麻麻的线路,我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温宝回忆说。

面对密如蛛网的线路,梁里鹏从基础的定义原理到复杂的处理策略,将每个细节都讲透彻。每周一次定制试卷,精准定位温宝的知识盲区;每月一次故障模拟演练,让温宝将理论在实战中检验落地。

近年来,西山煤电公司建立技能大师带徒机制。技能大师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以“实战、实用、实学”为出发点培养技术骨干,再由骨干带动班组全员提升素质,实现从“新竹破土”到“蔚然成林”的转变。

3月31日,西山煤电公司在二十四届二次职代会暨 2025 年工作会上,提出要统筹做好新入职员工职业规划、薪酬保障、成长平台搭建,有序实施矿厂技术骨干“育苗行动”和“栽树工程”。

来源:中国煤炭报

作者:刘志彪 刘文芯 陈卿

编辑:柴旸

免责声明:

原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

图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