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时很多车主有一个默认动作:
每次开车前都要原地热车几分钟
那么
原地热车到底有没有必要呢?
针对这个大多数车主都很关心的问题
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
“原地热车”说法从何而来?
20多年前,国内汽车发动机用的是化油器发动机,而化油器有一个最佳工作温度区间,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没有达到工作温度前,无法很好地雾化稀释燃油,导致供油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那时,让汽车在原地运转一会儿,让发动机慢慢变热,就成了必要的步骤。
现在汽车还需要热车吗?
现在的汽车多采用电喷,工作温度范围更广,汽油雾化效果更好,外界温度对它的影响十分有限,像这样的车辆就不需要原地热车。
然而,不需要热车并不是指所有车型。比如说,柴油车启动时就需要原地热车,部分搭载CVT变速箱的汽车也需要原地热车,手动挡的车还是需要热一会儿车……具体到某个车型,以该车辆的使用说明书为准。
如何“热车”才科学?
相比原地“热车”,车辆行驶起来后反而能更快提升发动机的温度,来达到发动机理想的工作温度。所以,“原地热车+低速缓慢行驶热车”的组合“热车”,是相对更科学的方式。
启动车辆后先原地热车几十秒。几十秒到一分钟的时间基本能够让机油流到各个部位。然后低转速缓慢行驶,避免暴力操作,等待水温上升到90摄氏度的时候就可以正常行驶了。
另外,不正确的热车习惯还会导致油耗升高。冬季气温低,发动机要消耗额外汽油来保持自身工作温度,会导致油耗升高
冬季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油耗
·胎压不正常易导致油耗增加
当胎压过小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就会增加行驶阻力,车辆的油耗就会增加;如果轮胎胎压过高,或者使用胎宽过窄的轮胎时,容易降低驾驶舒适感或发生爆胎。
·暖风操作不当导致油耗增加
开暖风打开A/C按钮。A/C按钮是压缩机启动键,按下A/C键时,车辆会产生制冷的效果,或是在加热时起到除湿作用,按下它并不能产生制热效果,反而还会额外增加油耗。
·机油选择不正确
由于冬季气温低,有的车主仍使用20-50w黏度级别的机油,冬季机油的流动性变差,导致发动机运行阻力增大,也会增加油耗。
此外,入冬后需对车内防冻液进行检查。如果防冻液的液面高度如果保持在低限(min)和高限(max)之间,且防冻效果正常、未达到更换周期,这时是无需更换的,反之则需要加注或更换。
需要注意的是,防冻液不能混加,不同品牌的防冻液因为生产配方有差异,如果混合使用,多种化学成分之间很可能会发生反应,从而造成防冻液失去原有的化学特性。
所以,要根据车辆行驶环境的气温条件来选用防冻液。一般选用防冻液的冰点应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15摄氏度,以免防冻液失去防冻功能。
来源:中国石化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