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份,内蒙古诺干湖的冰面总会迎来一群“建设候鸟”:中铁四局的汽车试验场建造及维护团队和工程师们将带着上百台新车赶赴极寒之约,而到了来年开春,冰雪消融时,他们又纷纷南归。
中铁四局承建的寒区汽车试验(诺干湖)基地
四种标准坡(10% 15% 20% 30%)道路
在这里,零下30℃的冰湖是天然的“汽车考场”,智能网联车在冰面漂移,新能源车挑战雪坡极限。这个年复一年的“候鸟工程”,不仅藏着国产车征服冰雪的硬核技术,更冻出了一套让国际车企为之侧目的“中国标准”。
冰湖上的“汽车闯关游戏”
验车行驶在进场道路上
诺干湖的冬天,是工程师和汽车的“极限挑战赛”。占地28万平方米的试验场里,藏着12道“冰雪关卡”:20米长的冰坡考验刹车防滑,700米的多功能路模拟比利时石板路的颠簸,4.9公里的冰面高速环道检验着四驱系统的极限性能,智能网联车还要在冰雪迷宫里找路。
▲试验车正行驶在冰雪圆环道路上进行测试
正在进行压雪和磨冰作业
最刺激的当属“冰动态广场”——工程师开着车在冰面猛打方向,车身甩出漂亮弧线,只为测试ESP系统能否在打滑瞬间“救车”。当地人笑称:“这里比驾校科目二难十倍,车过了关,司机都能去拍《速度与激情》。”
冰上绣花的“三板斧”
在冰湖上修跑道,听着像天方夜谭,但工程师们自有三招绝活。
场地修整
第一板斧“看天吃饭”。建设团队先用地面透视雷达摸清冰层底细,冰层厚度不到50厘米大型设备绝不进场,以免机器掉进“冰窟窿”;再辅以定期冰钻取芯动态监控冰层厚度,为场地建设和车辆测试保驾护航。
磨冰机作业
第二板斧“冰雪美容”。开着改装版平地机,装上“铁齿铜牙”刀头,把凹凸不平的冰面磨得像镜子一样光滑;再用洒水车浇出“千层冰”,补缝抛光,硬生生造出比溜冰场还平整的测试道。
扬雪机作业
第三板斧“雪地魔术”。新雪太松?压路机来回碾出“雪饼路”;老雪太硬?拖拉机拖着钢筋网当“梳子”,把雪面梳成绒毯。靠着这三招,连冰面抓地力都能精确控制到小数点后两位。
冻出来的“中国标准”
正在进行压雪和磨冰作业
这场年复一年的“冰雪大作战”,可不只是堆雪人那么简单。试验场硬生生啃下两大“硬骨头”:一是把北欧的造冰技术“本土化”,用国产设备造出国际水平的“水晶冰”路面;二是独创“拼积木式冰槽”,采用预制装配式模拟道路面板,让原本要1个月建成的ABS测试道,16天就能完工。
▲试验车正行驶在操稳路上进行测试
更牛的是,工程师们还给每一条冰道建了“成长档案”——从气温、风速到冰层密度,数据实时上传云端。这些“冻”出来的宝贵经验,不仅让国产车在冰雪路上一骑绝尘,还给全球车企立了“中国标准”。等到春天冰消雪融,这些“候鸟建设者”带着数据南归时,老百姓买到的车上,早已藏满了诺干湖的风霜。
中铁四局建设者与试车团队合影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黄伟(四局)
内容来源丨中铁四局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