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创新在一线 | 朝阳钢铁炼钢部王立翌:另辟蹊径巧补炉 年创效益16万

创新在一线 | 朝阳钢铁炼钢部王立翌:另辟蹊径巧补炉 年创效益16万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在朝阳钢铁炼钢部生产车间,传统补炉时补炉料烧结时间长、易脱落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严重影响着转炉产能释放和补炉料的使用寿命。王立翌是厂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咱们不能再被这老问题牵着鼻子走了,必须得想办法改变现状。”王立翌在创新工作会议上坚定地说道。创新团队的成员们纷纷响应,一场关于补炉料的创新攻坚战拉开了帷幕。

↓↓↓

王立翌心里清楚,要解决问题,得从多方面入手。他首先组织技术骨干对现有设备和技术进行了评估,发现设备基本能满足研发需要,转炉工艺也成熟,人员、设备及工艺研发技术储备充足。“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好好利用。”王立翌给大家打气地说。

在讨论供氧方案时,攻关小组遇到了难题。补炉料在转炉使用部位不同,该如何确定合适的供氧方式呢?“咱们得根据不同部位的特点来制定方案。”王立翌提出了思路。大家经过激烈讨论,决定将供氧方式分为两种,分别针对转炉南、北炉壁大面和转炉炉底。

在确定供氧设备时,王立翌和攻关小组成员们反复研究,对于转炉南、北炉壁大面,他们选择了专用接氧管装置、烧氧管快速接头等设备进行供氧烧结补炉料;对于转炉炉底,则采用转炉氧枪供氧烧结补炉料。“每一个设备的选择都关系到最终的效果,我们不能有丝毫马虎。”王立翌同大家强调时说。

在确定供氧方案的细节上,王立翌更是一丝不苟,调节烧氧管管头与补炉料的间距,调整氧枪与物料高度和氧气流量,最终把每一个参数都调到了最佳状态。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新的补炉技术终于诞生了。补炉时间缩短了10分钟,补炉结束烧结不透导致物料局部脱落平均比例由30%降低至15%,转炉整体补炉效果大大提高,还延长了转炉寿命,两座转炉年创效16万多元。

这项创新攻关不仅在朝阳钢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还在与鲅鱼圈、本钢开展的技术交流中得到了好评。王立翌和他的攻关团队用智慧和汗水取得了又一项创新成果,为朝阳钢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朝阳钢铁 供稿

文字编辑 王晓光

微信编辑 蔡铭泽

责任编辑 张雷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