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新能源电池包辊压钢箱体——制造工艺及发展趋势—— 电动车电池包制造技术的方向

新能源电池包辊压钢箱体——制造工艺及发展趋势—— 电动车电池包制造技术的方向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全球销量突破3000万辆,中国占比超60%),电池包箱体作为核心安全结构件,其制造工艺持续迭代。

钣金箱体、铝挤型材箱体、辊压钢箱体三大主流工艺,从材质特性、工艺复杂度、成本效率、轻量化潜力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行业数据预测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1. 电池包箱体工艺现状及核心需求

电池包箱体需满足以下核心性能指标:

  • 安全性:抗冲击、抗挤压(国标要求底部抗压≥10GPa);

  • 轻量化:能量密度提升需求迫切(每减重10%,续航增加5%-8%);

  • 密封性:IP67/IP68防护等级;

  • 成本可控:制造成本占电池包总成本约15%-20%。

当前主流工艺中,钣金工艺占比约45%(2022年数据),铝挤型材工艺占比35%辊压钢工艺占比15%,其余为复合材料等新兴技术。

2. 三大工艺技术对比分析2.1 钣金箱体

工艺过程

  1. 下料(激光切割/冲压) → 2. 折弯成型(3-5道次) → 3. 焊接(电阻焊/弧焊,焊缝长度≥20m) → 4. 表面处理(电泳/喷涂)。关键参数

  • 材质:SPCC冷轧钢(厚度1.2-2.0mm)、5052铝合金(厚度2.0-3.0mm);

  • 工时:单件加工时间40-60分钟(焊接占比50%);

  • 成本:材料成本占比60%-70%,人工成本高(焊接工序密集)。优劣势

  • 优势:模具投入低(约10-20万元),适应小批量定制;

  • 劣势:轻量化不足(钢制箱体密度7.85g/cm³),焊缝易腐蚀。

2.2 铝挤型材箱体

工艺过程

  1. 模具设计(开发周期3-6个月) → 2. 铝棒加热(450-500℃)→ 3. 挤压成型(速度5-20m/min)→ 4. CNC加工(精度±0.1mm)→ 5. FDS流钻螺钉连接。关键参数

  • 材质:6000系铝合金(抗拉强度≥250MPa);

  • 厚度:型材壁厚2.5-4.0mm,局部加强区域6-8mm;

  • 成本:模具费用50-100万元,材料成本比钢高2-3倍;

  • 工时:挤压+机加工总时长约30分钟/件。优劣势

  • 优势:轻量化显著(密度2.7g/cm³),一体成型密封性好;

  • 劣势:初始投资高,型材设计灵活性低。

2.3 辊压钢箱体

工艺过程

  1. 钢卷开卷 → 2. 连续辊压成型(10-15道辊轮) → 3. 高频焊接 → 4. 激光拼焊(TWB技术) → 5. 热成型(900℃淬火)。关键参数

  • 材质:DP780/DP980双相钢(屈服强度≥500MPa);

  • 厚度:0.8-1.5mm(局部增强区差异化辊压);

  • 效率:产速可达60m/min,工时较钣金缩短40%;

  • 成本:材料利用率超95%,综合成本比铝低25%-30%。优劣势

  • 优势:高强度轻量化(减重15% vs传统钢)、适合规模化生产;

  • 劣势:产线投资超5000万元,需年产能10万件以上摊薄成本。

如下图电池托盘下箱体,采用1500Mpa及以上超高强钢的复杂闭口截形。其拥有多种超高强钢辊轧电池包技术解决方案,包括辊压、在线激光焊接的集成解决方案。方案中将创新的日字型截形,目字型截形和复杂的变形辊轧截形用于电池壳体。

3. 工艺综合对比表

指标

钣金箱体

铝挤型材箱体

辊压钢箱体

材料成本(元/kg)

6-8(钢)

25-30(铝)

7-9(高强钢)

单件工时(min)

40-60

25-35

20-30

轻量化水平

基准

减重30%

减重15%-20%

模具成本(万元)

10-20

50-100

200-300(辊系)

适用场景

小批量多品种

中高端车型

大规模量产

4. 未来发展趋势4.1 材料创新
  • 高强钢升级:马氏体钢(MS1500)应用,强度提升至1500MPa;

  • 多材料混合:钢铝复合结构(如宝马iX3电池包)、碳纤维局部增强。

4.2 工艺融合
  • 辊压+热成型一体化:实现“辊压-淬火-切割”连续生产(效率提升50%);

  • 超大型压铸:特斯拉CTC技术推动一体化压铸铝箱体(减重40%+)。

4.3 智能化制造
  • 数字孪生工艺仿真:减少试模次数(某企业案例显示开发周期缩短30%);

  • AI视觉检测焊缝:缺陷识别率超99.5%(宁德时代已落地应用)。

4.4 成本与环保驱动
  • 再生铝比例提升至50%以上(欧盟《新电池法》强制要求);

  • 辊压钢工艺凭借材料回收便利性(回收率超90%),或成主流选择。

5. 结论

短期内,铝挤型材仍主导高端市场,辊压钢凭借性价比抢占中端份额;长期看,多材料复合+一体化成型将成为技术制高点,同时智能制造将重构成本竞争格局。企业需根据产品定位(续航优先 vs 成本优先)动态选择工艺路径。

来源/作者:华中科技大学

声明:以尊重原创、共同服务行业为原则。本公众号基于分享目的的转载,都会注明出处。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涉及到侵权

  • 注: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来源于网络,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并删除!

  • 0、重磅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设计课程从入门到精通40讲+免费分享篇》视频-2024年课程安排

  • 持续更新:典型电池包案例分析(奥迪etron、捷豹I-pace、大众MEB、MODEL3、通用BOLT等):

    为什么选择这套课程:

    大家好,我是LEVIN老师,近10年专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PACK系统设计、电池包热管理设计及CFD仿真。

    该课程是全网唯一系统层级的PACK设计教程,从零部件开发到结构设计校核一系列课程,重点关注零部件设计、热管理零部件开发、电气零部件选型等,让你从一个小白从零开始入门学习新能源电池包设计。

    2024回馈新老新能源人,(新能源电池包技术)公众号特惠,为方便大家提升,限量50份半价出售全套《新能源电池包PACK设计入门到进阶30讲+免费能分享篇》、《Fluent新能源电池包PACK热管理仿真入门到进阶28讲+番外篇》视频课程,并送持续答疑!了解更多课程,加微信号详询:LEVIN_simu

    说明:第5部分为免费分享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

    解决动力电池包MAP等效4C充电、热失控热抑制、恒功率AC/PTC滞环控制电路SOC模型设置教程;是目前市场上唯壹一套从PACK模型的简化到热模型建立和后处理评价标准的系统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了解更多《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starccm+电池包热仿真课程》、《储能系统热管理设计与仿真课程》,

    关注公众号:新能源电池包技术

    或加右方微信号:LEVIN_simu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