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两会声音:优化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政策、强化高速公路充电基础保障能力……

两会声音:优化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政策、强化高速公路充电基础保障能力……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2025年全国两会今天在北京拉开帷幕,各界代表都在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来看看关于高速公路行业,代表们都有哪些建议吧~

优化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政策

推行“多选免费”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泰兴市供电公司职员张强,在会上提交《关于优化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政策,推行“多选免费”机制的建议》。

张强呼吁,建立“年度免费额度”制度,即每辆符合条件的小型载客车辆,每年享受固定免费额度(如10天),车主可自主选择在全年任意时间使用,包括非节假日。

同时张强也指出:“额度使用应以‘自然日’为单位,避免复杂计算。车主可提前通过App预约免费时段,系统自动核销额度。”

考虑到背后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张强认为,该办法可先行试点,如初期可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拥堵高发区域试点,结合ETC系统升级,实现额度动态管理,逐步优化后全国推广。

张强还表示,应推动《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明确额度免费的法律依据。此外,还应保留重大节假日部分免费天数(如春节3天、国庆3天),保障传统出行刚需,其余天数纳入自主额度。

此外,张强还提到,在对高速公路免费使用上,应进一步强化监管与公平性,限制公车使用免费额度,防止公共资源滥用;对高频次出行车辆(如网约车)设定额度上限,确保政策普惠性。建立申诉渠道,对系统误差或技术故障导致的额度误扣及时修正。

强化高速公路

充电基础保障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炳启建议,强化高速公路充电基础保障能力。

由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将充电设施纳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规划和强制配置标准,从规划层面保障充电设施的合理布局。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公路、电网、充电运营等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吸引社会主体发挥各自优势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充换电设施。将充电服务纳入节假日高速公路出行保障方案,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资源调配,确保新能源汽车用户安心出行。

在高速公路桥梁、高风险路段

隧道洞门边坡和路基边坡

安装智能监测和报警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提交一份《关于在高速公路桥梁、高风险路段的隧道洞门边坡和路基边坡安装智能监测和报警系统的建议》。

庹庆明认为,鉴于高速公路车流密集、车速快、逃生窗口期极短的特点,尤其在夜间、恶劣天气及节假日高峰时段,传统人工巡查模式已难以满足实时报警需求,亟需安装智能监测和报警系统。

因此,他建议在高速公路桥梁,特别是跨山洪泥石流沟等高风险区域的桥梁,在桥梁前方300米~500米安装先进的爆闪灯,在桥梁上安装照明设施和桥梁损毁示警装置。一旦桥梁遭遇应急情况,爆闪灯将瞬间亮起,发出强烈警示光芒,路侧“停”灯醒目闪烁,“紧急停车”警示牌也同步清晰展示,全方位提醒司乘人员迅速应急停车,有效避免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在高风险路段的隧道洞门边坡和路基边坡,也要安装监测系统和多个报警系统(如LED情报板,爆闪、声光报警装置等),实行24小时联动监测和报警,一旦监测系统捕捉到异常情况,将第一时间把监测详细信息传递给相关管理人员,在边坡位移达到最大值时现场报警装置立即报警,在灾害发生区域前500米~1000米范围内安装的报警系统及时发布准确信息,通过语音广播喊停、情报板提示等措施,确保司乘人员第一时间知晓,采取及时靠边停车规避等应对措施。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联勤联动机制,高速公安、高速执法、高速公路公司监控岗、路安岗、稽查岗协同配合,一旦发现险情,迅速关闭收费站,实施交通管制,到达现场开展查勘和处置。同时,确保信息可第一时间传达至应急救援部门,为快速响应、及时处置争取宝贵时间。事故信息应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提醒司乘人员及时规避或更换出行路线。道路导航系统和具有智慧驾驶功能的汽车接入智能报警系统,实现报警信息秒级推送(含精确定位、逃生路线、避险指引)。

此外,庹庆明认为,还应将智能监测和报警系统纳入新建高速公路建设强制性标准,直接推动高速公路建设行业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从而提升整体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

将智能低空天网天路

作为国家重大新型基础设施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科为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周曙光提出了《关于将智能低空天网天路作为国家重大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议》。

发展低空经济要统筹解决好安全、效率、成本三大问题,将空域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实现可通达、可监管、可运营。

目前,国家已建立低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UOM),监管低空飞行活动,但商业化运营体系缺乏系统规划,各类飞行活动各行其道,场景零星化,空域碎片化,航线不固定,设施不协同,信息数据不共享,安全运营难以保障,亟待国家统一规划、支持建设低空经济运营的“全国一张网”。

周曙光解释称,智能低空天网是指要统筹建设好低空经济“四张网”,包括配套物理设施的“设施网”、低空感知及通信的“空联网”、数字空域及操作系统的“航路网”、数字化管服系统的“服务网”,以场景化、标准化、模块化为引领,构建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架构、数据接口,打造“全空域、全开放、全流程、全因素、全数字、全兼容”的低空智能融合系统,实现“四张网、飞行器、监管平台互联互通,支撑多航线多场景、高频次高密度低空飞行。以应用场景标准化为牵引,在国家层面推动出台技术标准、航线标准、安全标准、产业标准,带动低空经济产业化落地、规模化发展、商业化运行。

智能低空天路是智能低空天网在高速公路的重要应用场景,全国高速总里程17.7万公里,服务区近8000个,收费站近1.1万个,依托这些基础设施布局低空飞行服务站,辐射半径50公里~100公里区域,地面交通与低空交通互联互通,形成空地一体的立体交通网,可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人口和70%以上的国土面积。在低空物流、巡检、文旅、应急救援等方面,催生标准化、规模化的“高速+低空”新业态、新场景,资源共享、主体清晰、军民两用,在经济、社会、国防等方面都具有巨大价值。

周曙光建议,在国家层面推动“智能低空天网”“智能低空天路”建设。一是国家像推进地面高速路网建设一样,重视低空立体交通网建设,将“一网一路”作为国家战略新型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和“两重”项目,推动低空经济“全国一张网”建设。二是国家层面制定“一网一路”专项支持政策,推动场景、技术、航路、安全、产业等标准落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将陕西列为国家“一网一路”建设试点省份,在全国率先制定“一网一路”建设标准及应用场景落地政策。

公路圆桌会

《中国公路》杂志社旗下公路交通决策类信息分享平台。公路交通领域重磅政策发布、企业改革、人事任免及热门话题讨论。

推荐阅读

长按下图识别小程序

即可订阅2025年杂志

编辑:程子研

校对:苗挺节

审核:潘永辉 王硕 陈露

来源:整理自红星新闻 上游新闻等

转载请在文章前面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行业资讯传播平台,《中国公路》(高速版)杂志话题交流、编读互动平台。

长按可关注并标星

觉得文章精彩,点个在看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