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乌克兰政府批准,泽连斯基已经签署《美乌矿产协议》! 对此协议的简评

乌克兰政府批准,泽连斯基已经签署《美乌矿产协议》! 对此协议的简评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一、协议签署情况 根据最新信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于2025年2月28日访问美国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美乌矿产协议》。此前,乌克兰政府已于26日批准了协议最终版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设立美乌共管的“重建投资基金”,乌克兰需将未来矿产、能源等资源收益的50%注入该基金,用于国内重建;美国则通过主导基金决策权掌控经济利益。 二、对协议的评价 1. 协议本质:表面让步,实为经济控制 · 美国的战略意图:协议虽删除了要求乌克兰直接偿还5000亿美元债务等条款,但通过控制基金收益分配权(美方拥有否决权)和资源收益分成,美国仍实现了对乌克兰矿产资源的长期掌控。专家指出,这本质上是“以经济协议为名,行资源掠夺之实”。 · 乌克兰的妥协:乌方在军事和经济高度依赖美国的背景下被迫让步,试图通过让渡资源收益换取美国在俄乌谈判中的支持,但协议未包含任何具体安全保障承诺,仅模糊提及支持乌克兰“实现持久和平”。 2. 资源数据与可行性争议 · 稀土储量真实性存疑:协议宣称乌克兰拥有“价值万亿美元”的稀土资源,但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其储量仅占全球1.5%,且主要位于俄控的顿涅茨克、扎波罗热等地区,开采可行性极低。有分析认为,美方可能夸大资源价值,效仿阿富汗战争时期以“资源神话”为借口延长地缘影响力。 · 经济成本高昂:乌克兰矿产多位于战区或深部矿层,开发需巨额安全和技术投入,短期内难以盈利,协议的实际经济价值可能远低于宣传。 3. 地缘政治博弈与风险 · 美国的地缘目标:美国借此协议巩固对乌经济主导权,同时推动与俄罗斯缓和关系,被指“牺牲乌克兰利益服务美俄谈判”。 · 乌克兰的困局:泽连斯基政府面临国内舆论压力,协议被批评为“卖国条约”,可能进一步削弱其执政合法性;而资源收益被长期分割也将制约乌克兰战后重建的自主性。 4. 国际舆论与历史映照 · 国际批评声音:多国媒体指责协议凸显“强权政治本质”,西班牙《机密报》称其为“将地缘冲突转化为经济掠夺”。 · 历史相似性:与阿富汗“矿产骗局”类似,美国曾夸大资源储量以延长驻军,最终未实现实质开发,此次协议恐重蹈覆辙。 总结 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乌克兰在博弈劣势下的被迫妥协,美国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了对乌资源的长期控制,但协议的经济可行性和地缘政治后果均存在重大争议。对乌克兰而言,短期或可换取美国支持,但长期主权和安全风险加剧;对美国而言,则是以“资源神话”巩固地缘影响力的又一案例,但其实际收益可能远低于预期。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