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美国曾经体验过的阿富汗“矿产骗局”

美国曾经体验过的阿富汗“矿产骗局”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2010年美国国防部的声明,在美军入侵阿富汗期间美国地质调查局进行了调查,并宣布估值为1万亿美元。同时,阿富汗政府后来将估值提高到3万亿美元。 一、美国估值1万亿美元的背景与依据 1.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初步评估:

美国国防部2010年宣称阿富汗矿产资源价值1万亿美元,主要基于美国地质调查局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的初步勘探。其数据显示阿富汗拥有铜矿资源量约6000万吨(占全球4%)、铁矿25亿吨、锂矿远景资源量超1亿吨。这一估值被视为对苏联时期勘探数据的继承与局部补充,但缺乏系统性精查支撑。 2. 战略意图与争议:

美国将阿富汗称为“锂矿中的沙特阿拉伯”,强调其新能源战略价值。然而,美国既未制定详细开采计划,其公司也仅象征性参与竞标,实际开发因安全局势长期停滞。 二、阿富汗政府3万亿美元估值的来源与问题 1. 数据混杂性:阿富汗矿业和石油部将估值抬升至3万亿美元,其数据来源包括:

· 苏联20世纪60年代粗浅勘探; · 美国入侵后的局部补充数据; · 未经验证的推测性资源量(如稀土140万吨、金矿2700公斤等)。 2. 夸大与矛盾:阿富汗政府的数据未区分探明储量与远景资源,且未考虑开采可行性。例如: · 艾娜克铜矿虽探明储量1133万吨,但实际开发因考古争议和安全问题停滞; · 哈吉加克铁矿虽储量达5亿吨,但印度与加拿大公司中标后未启动开采。 三、实际开发困境与估值虚高性 1. 技术性障碍:阿富汗60%国土为山区,矿产多分布于交通闭塞地带,基础设施极度落后。例如,哈吉加克铁矿位于海拔数千米高原,需配套建设公路、电力等设施,成本极高。 2. 政治与社会风险:长期战乱导致部族割据、军阀林立,投资者需协调多方利益。塔利班执政后虽承诺改善,但国际制裁(如“哈卡尼网络”被列为恐怖组织)仍制约外资进入。 3. 经济贡献有限性:2012-2020年阿富汗矿业年均产值不足3亿美元,仅占GDP的1.2%,与万亿估值形成鲜明对比。 四、结论 美国与阿富汗政府的估值均存在显著夸大成分,其数据更多服务于政治宣传或吸引外资目的,而非严谨的商业开发依据。阿富汗矿产的真实经济价值需依赖系统性勘探、稳定政局及大规模基建投入,短期内难以兑现。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