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物产以53亿美元收购罗兹岭铁矿40%股权的价格,与西芒杜铁矿的开发成本相比,需从单位资源成本、开发投入结构和战略溢价三个维度分析: 1. 单位资源成本对比 · 罗兹岭项目: 总储量68亿吨,三井以53亿美元获得40%权益(对应27.2亿吨),单位储量成本约1.95美元/吨(53 ÷27.2)。 按初期产能4000万吨/年计算,单位产能成本约132.5美元/吨(53 ÷0.4)。 · 西芒杜项目: 总储量超100亿吨,力拓Simfer区块总投资116亿美元(含基建65亿+矿山51亿),对应年产能6000万吨。 单位产能成本约193美元/吨(116 ÷ 0.6),若考虑全周期摊销后盈亏平衡成本60-70美元/吨。 2. 开发投入结构差异 · 罗兹岭:利用力拓现有铁路、港口设施,开发成本降低30%,初期总投资24-32亿美元(三井承担9.6-12.8亿)。 · 西芒杜:需新建552公里铁路和深水港,前期基建投入超200亿美元,力拓承担62亿美元(占总基建的31%),导致其FOB成本达60-70美元/吨(含折旧摊销)。 3. 战略溢价合理性 · 罗兹岭:日本支付约1.95美元/吨的储量溢价,高于西芒杜中资企业0.5-1.2美元/吨的收购成本,但因其高品位(61.6%)和地缘绑定价值(制衡中国供应链),溢价合理。 · 西芒杜:中资承担高风险(几内亚政局、基建投入),但获得65%以上高品位矿和对澳矿依赖度降低10%的长期收益,战略溢价体现在全周期成本控制。 结论 从单位成本看,罗兹岭收购价(1.95美元/吨储量)显著高于西芒杜(约0.6美元/吨储量),但考虑到基础设施复用优势和日澳战略协同,其价格仍具竞争力。西芒杜因基建摊销压力,实际到岸成本(70美元/吨)与罗兹岭(60-80美元/吨开发成本)接近,但前者面临更高地缘风险。综合而言,三井的收购价格未明显偏高,体现了资源稀缺性与战略安全的平衡。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