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有7名女职工的班组
可以远程监控25座变电所
一天处理几千张照片
这是怎么做到的?
01
从人工巡检到“智能神探”
2月10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宝鸡供电段监控分析中心内,值班员吴迎利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动作娴熟,通过辅助监控系统查看现场情况,眼神紧紧锁定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嘀嘀嘀!”突然,“智能神探”发出弹窗提示。她迅速看向系统大屏,弹窗信息清晰地显示,信号来自观音山变电所。
“张主任,观音山变电所目前提示温度变化,请你们去现场确认一下!”吴迎利拨通电话,声音沉稳有力。“好的,我们马上出发!”秦岭供电车间副主任张赢弘回应道。
今年春运,变电所智能巡检系统在宝鸡供电段管内25所变电所首次投用。发出提醒的“智能神探”,就是变电所智能巡检系统。
变电所智能巡检系统利用辅助监控系统和智能复示系统,通过AI图像算法对变电所设备进行智能识别分析,发现设备缺陷,实现定点定时定量对变电所进行巡检,不仅效率高,准确度也极高。
因为西安局集团公司管内各线变电所多数地处大山深处,位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刚入路时,听师傅们说以前值守变电所,‘夏天汗湿工服,冬天冻得握不住笔’。”职工庞丹回忆说。而现在,依靠25个变电所的近700余处监控点位,智能巡检系统远程便可生成报告,不需要人工巡视或职工常年值守
02
从百人值守到七人智控
20分钟后,张赢弘抵达现场。他曾担任12年变电所所长,对变电所的设备了如指掌。只见他迅速查看设备,随后按下复归按钮,同时上报:“警报消除,巡视检查设备运行正常。”
“5年前,25座变电所每个所需要6至8个人轮班值守,起码要上百人进行现场管理。现在有了‘智能神探’的帮助,7个人的女子班组就能对所有变电所的情况了如指掌。张赢弘说。
宝鸡供电段监控分析中心由7名平均年龄25岁的女职工组成,也被大家称作“智控玫瑰组”。她们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智能巡检系统对变电所设备进行24小时监控,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这个数值好像有点波动,把摄像头向下调整一些……” 值班员齐晓璇快速放大图像,调出相关内容。十分钟后,审核完成,她们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大屏幕上,25座变电所的实时数据在“电子沙盘”上“星罗棋布”,她们紧盯电脑屏幕,指尖在键盘上轻盈跃动,手指不时滑动鼠标滚轮,仔细比对每一处数据。她们说,老师傅们用青春证明了坚守的意义,现在她们要用智能与科技让这份坚守更精准、更高效。
03
“智能神探”+“智控玫瑰组”
2021年,宝鸡供电段在全路率先实现了无人值守变电所的改革。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再加上如今的智能AI巡检,变电所的技术革新也逐渐迈入新阶段。
宝鸡供电段管辖的25座变电所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九市24个区县的铁路沿线各处。过去,职工每天对变电所需要多次巡视,每个所需要人工确认的照片有上千张。
“智能神探上岗后,它1天内就可巡检完成所有变电所设备,一旦发现问题,智控玫瑰组”再人工复核只需要10多分钟。“我们并肩作战,让铁路供电‘心脏’更加安全可靠。”
“智能巡检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升了变电所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牵引供电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我们将在西安局集团公司管内24条线路、上百座变电所进行全面推广。”西安局集团公司变电运行工程师杨正佳介绍道。
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
再到智能巡检
随着铁路科技的快速发展
职工工作更高效
管理方式更科学
设备安全更有保障
期待未来
会有更多智能科技得以应用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陕西记者站(西安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熊垚光 赵涛 刘一江 柯航
编辑:段星佚
实习编辑:赵悦廷
审校:李孝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