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实现规模化应用。”1月13日,新华社开年经济观察刊发《新质生产力释放发展新动力》文章,报道矿业公司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应用情况。
“全流程无人驾驶顺稳有序,原料运输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新的一年,每个人都有了新的变化。”春节期间,新华社、工人日报社记者“新春走基层”,深入矿业公司探究技术革新如何推动冶金矿企数字化转型。
进入2025年,新华社、工人日报等央媒连续关注矿业公司,聚焦的重点就是新质生产力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那么矿业公司的新质生产力蕴藏在哪里?
一、新质生产力蕴藏在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中
矿业公司坚持以“现场无人化、操控集约化、管理智慧化”为目标,搭建“智能采矿、智能选矿、智能运输、智慧管理”四大平台,全面开展智能矿山建设。
2024年以来,矿业公司坚持创新引领打造竞争优势,加快智能矿山建设迭代升级。推进现场无人化,马城铁矿铲运机、中深孔台车、大直径潜孔钻机地面自主运行实现功能验证,预计减少井下作业人员200余人;水厂建材产线电动矿车实现无人驾驶,减少司乘人员17人。
推进操控集约化,搭建完成马城采选工控一张图,建设大石河终端站工控一张图,实现现场无人操作、一键经济启停、流程自主调控。管理智慧化、业财一体化项目建设上线运行,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流程高效;实现检修操作牌业务电子化,摆脱地理位置限制,助力检修效率提升;搭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实现627个安全重点监测点位实时监控、智能预警、定向推送。
二、新质生产力蕴藏在新兴产业、绿色发展中
矿业公司聚焦新时代目标定位,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在推进矿山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奋力前行。
“十三五”以来,矿业公司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2016年,自主建成第一条建材产线。此后几年,按照“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突出效益、多渠道开发”的原则,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深化发展为中心,统筹推进运输物流产业、土地高效利用,延伸绿色产业链,打造资源企业行业转型范例,构建京津冀绿色建材服务商。
目前,形成了三条产线为主、主流程产线为补充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架构,销售半径辐射京津冀鲁,产销规模达到2000万吨以上。经过精心培育,走出了一条用“砂山石山”换“金山银山”,铺就“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新路径,先后获得“北京市建筑砂石绿色基地”“中国砂石行业大型绿色砂石基地”“中国建材企业50强”等荣誉称号。
100兆瓦光伏发电矿山治理清洁能源示范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矿业公司绿色低碳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光伏发电项目是矿业公司顺应双碳政策,利用尾矿库土地,打造“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土地立体利用、绿电助力降碳”的科学治理模式,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固沙。项目年平均发电量1.55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4.68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合生产清洁能源应用、尾矿库生态治理、大规模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柔性光伏支架应用等多项创新成果,对于推进尾矿库生态治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2024年,光伏项目累计发电8936万kWh,减少碳排放8.6万吨,获得收益1211万元。
同时,矿业公司积极探索节水新技术,利用矿井疏干水、回收雨水代替新水水源,矿业公司获评“河北省节水型企业”称号。开展生态恢复治理,绿化、硬化、美化一体推进,规划、治理、养护全周期管控,复垦绿化95万平,种植苗木950余万株,生态固碳效果显著。
三、新质生产力蕴藏在创新蝶变、攻坚变革中
矿业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将“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充分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求,用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全年投入突破1亿元。与河北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建校企协作基地,进一步增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联合体创新能力。深度推进“134金字塔”创新体系实践,实践经验转化成制度成果。统筹高质量发展规划落地和马城人力资源需求,全面深化转型提效。树牢极低成本运行理念,激发精益管理效能。聚焦现场问题解决,深入开展群众性创新实践……
一系列措施出手,一系列成果涌现。《大型地采矿山回采与掘进高效爆破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1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中钢协、中矿协、集团公司获奖。2项成果获北京市管理创新二等奖。申请专利65项,16项专利在二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60项成果获全国机冶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精矿粉制造成本在同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稳居前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持续提产能、调结构、降成本,三条产线处理量、效率不断创出新高。运输物流产业拓展“运输+服务”优势,经营绩效得到大幅提升,全年运输总量突破60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央媒点赞!这是对矿业公司创新实践的认可,更是对矿业公司在转型中积极探索、守正创新精神的鼓励和肯定。未来,矿业公司将深化“一引领两融合”,坚持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建设安全绿色智慧矿山,让数智成果更好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
免责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中矿协所有,转载需取得授权,中矿协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中矿协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有关问题,请联系中矿协(010-87767390)处理。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微信公众号ID:mmac2014)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