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广州产投:探索产业投资和国资运营新路径

广州产投:探索产业投资和国资运营新路径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广州产投旗下大湾区数字经济和生命科学产业园位于南沙自贸区先行起步区,将建设成为高质量价值综合型产业社区。本版均由广州产投供图(除署名外)

广州产投领投企业中科宇航首型火箭力箭一号“一箭26星”,刷新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中科宇航资料图

广州产投全力支持广州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图为广州发展中心。

广州产投建设运营总面积超9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图为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

在微控制器的精准驱动下,机器人灵巧手拿起微小的电子元件完成焊接;在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逐渐成形,巩固壮大产业链;生物医药的科研工作室对接世界先进科研成果,筑牢产学研“朋友圈”……创新潮涌,奋楫扬帆。在大湾区科创企业聚集的背后,是一批“领头羊”企业的担当和信心。

作为广州唯一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广州产投坚决落实广东“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路线图及广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不断助力广州乃至大湾区的战略性产业布局。

今年,广州产投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以专业化运作开展产业投资、以市场化方式撬动社会资本、以体系化服务培育科创企业的产业投资和国资运营“广州模式”,全力支持广州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马艺天 陈嘉楠

赋能广州 国资底色显担当

先进的生产设备整齐排列,光刻机散发出柔和的光芒,高精度的光束在生产车间中见证精密科技的发展。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能构筑一座城市产业发展的未来。

珠江之畔,湾区之心,广州又迎来国内服务器CPU领先企业落户。2024年末,广东鸿钧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在两大母基金“以投促引、以投促产”的牵引作用下,再度为广州的半导体产业“建圈强链”。

这背后,离不开广州产投的国企担当。广州产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俊茯表示,“广州需要什么,我们就投什么。”在成立十周年之际,广州产投发出作为国企的坚定之声。

经济发展的浪潮汹涌澎湃,国企担当的使命勇立潮头。对耐心资本的期许已是题中之义,广州产投靠前谋划,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广州市唯一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广州产投紧紧围绕广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战略部署,以国家、省市战略发展需要全面落实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国资布局调整优化,是广州投资培育新领域、新赛道的重要抓手。

2023年,广州产投立足“战略投资发展平台、国有股权持股平台、资本运作管理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四大功能定位,打造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市场化两大母基金——“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和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形成了“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资本运作+智库研究+科创服务+园区运营”的六大业务体系。

过去一年,广州产投助力广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梳理广州产投的投资记录不难发现,广州产业发展的图谱正不断完善。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投资布局粤芯半导体、增芯科技、越海集成、奕斯伟计算、星空科技等项目;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牵头设立广州储能集团,投资布局广汽埃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如祺出行等代表性项目;在生物医药健康领域,投资布局云舟生物、来恩生物、银诺医药、中盛溯源等细分领域龙头;在商业航天、先进制造等其他领域,投资布局中科宇航、广钢气体等项目。通过领投这些重大产业项目,广州产投撬动社会资本,不断为广州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扩链。此外,广州产投还代表广州认缴出资90亿元,有力保障了国家大基金三期项目如期完成组建,支持广东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同时,在广州市国资委的领导下,广州产投坚决扛起盘活存量、优化布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使命,积极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核心功能。树牢全市国资“一盘棋”思维,累计投资超180亿元参与市属上市公司定增、IPO战略配售、股权转让、REITs发行等,强化市属国企竞争力与影响力。精准实施并购重组策略,发挥国资并购基金作用,协助兄弟国企并购山河智能、苏交科等龙头企业,快速提升规模和行业地位。发挥上市公司定增基金“以投促产”功能作用,助力民营经济提振信心、创新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广州产投时刻牢记国企担当,“盘活存量”与“发展增量”同向发力,以产业投资和国资运营“广州模式”,全力“拼”出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立足湾区 科创服务有韧劲

在广州1935首开区临街的入口,一道钢制线条深深刻在地面上,这是原来广州发电厂的围墙。在广州1935产业园地块上,承载的是陆贾说越归汉的汉始之源和最初的城市电力之源广州发电厂;而如今,老电厂已转型“湾区科创芯、羊城魅力源”。

空间角色的转变,载体功能的拓展,背后是城市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期许。

202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广州产投重点服务其中“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两大城市核心功能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展望,都向广州产投抛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科技创新浪潮与城市发展的任务中,广州产投紧抓科创空间建设、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等关键环节,不断优化城市的全链条科创服务,持续培育催生新质生产力。

2024年,广州产投积极推进存量园区改扩建,并优化园区运营服务让品牌效应凸显,多措并举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载体,为城市科创开辟空间。广州1935产业园正是这些举措的成果。

同时,广州产投以“基金+服务”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依托创投母基金、中小企业基金等早期投资基金,积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及旗下微电子所、北京空天院、上海有机所等)、港科大(广州)、复旦大学、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达晨财智、元禾原点等大院大所、早期投资机构合作,已直接、间接投资早期项目200多个,全力支持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我们设立了全国首只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基金,助力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国产化突破;联合港科大(广州)、复旦大学等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颠覆性技术基金,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设立广州首只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支撑强化广州作为广东省低空经济核心城市的责任担当;设立广州首只AIC股权投资基金,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注入金融‘活水’。”罗俊茯介绍。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广州产投加速成长为更有担当的“耐心资本”,构建“产业智库+产业基金+科技金融+价值园区+成果转化”新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汇聚全球智慧,链接国际资源,拓展海内外股权投资商业机会,推动国际优势资本投资湾区,共同支持科创企业自主创新,为科技强国、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作出产投贡献。

面向世界 以投促引固根基

台上,灯光亮起,来自海内外的专业人才汇聚一堂,在海交会的路演舞台上,搭建起一个高效交流的平台。

2024海交会云集全球300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发布2万个岗位,吸引4000余名海内外人才参会,有力促进成果转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

这样的平台,是广州产投面向世界构筑招商引资、以投促引“朋友圈”的一个生动切面。

作为国资基金,广州产投立足自身功能定位,紧紧围绕广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总要求,结合运作管理广州产投的产投创投两大母基金,高效推动“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以投促创”,探索出产业投资招引新模式,全力支持广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投”出新质生产力,让“从0到1”的科技创新更有底气。

在专业化方面,广州产投打造专业化团队,组建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先进制造四大行业组,积极推动产业投资、产业招商、产业研究协同联动,专业化做好项目挖掘、研判、落地和投后赋能等各环节工作。以旗下广州产投资本为核心,联动集团旗下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智库机构,建立常态化的“投研联动”机制。

而在项目挖掘上,广州产投与头部投资机构、产业龙头等市场主体强强联合,挖掘一批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并依托高度专业化的项目研判、投资决策工作机制,实现专业化管控、把牢项目质量关。

在市场化方面,除了展会转型的市场化,广州产投坚持对标学习行业标杆,坚持合作伙伴“优中选优”;两大母基金决策设立子基金总规模超6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效果明显;率先设立AIC基金,深化与保险、证券、银行(及五大AIC)等金融机构合作,引入资金超百亿元。

在体系化方面,广州产投以“投研榜招”联动构建全周期培育体系,以科创平台为抓手搭建全覆盖支持体系,以政企联动为纽带构筑全要素协同体系,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全方位的科创企业培育体系,全力为科创企业赋能增效。其中,自主开发的“企动力”广州产业创新生态云平台,对接“穗@i企”企业服务平台提供政策精准匹配,服务全市中小企业;旗下广州科技金融集团托管全国规模第一的广州市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累计为超过1.3万家民营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超2200亿元;建设运营总面积超90万平方米的“国际企业孵化器、大湾区数字经济和生命科学产业园、广州1935”等产业园区,为企业落地提供高质量载体。

“要当好耐心资本,需要以专业化、市场化、体系化的机制作为支撑。只有遵循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行业自有的运行逻辑和经济发展规律,看准赛道、选好项目,才能走得更远、笑到最后。”罗俊茯说。

就在2024年,广州产投资本荣获清科集团“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机构有限合伙人50强”(位列第四)等超百个行业大奖,迈入国内产业投资第一方阵。这是广州产投专业化、市场化、体系化发展的成效之一。

产投的坚持也为广州“以投促引”带来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优质产业项目在广州落地,随着产业招引的“触角”遍布全球,产业链条发展的根基也在不断强化。

在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广州产投在全国国有创投机构中首个正式成立专业招商公司。仅在2024年,广州产投就累计招引落地项目28个,创历年之最,从广州出发,立足湾区、面向世界,愈加完善的“产业版”营商环境逐渐形成。未来,广州产投将锚定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7个未来产业集群、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打造“投研榜招”充分联动的“以投促引”专业平台,发挥产投招商公司作为产业招商体系的“探头”作用,招引全球优质产业项目,夯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在服务国家战略使命和省市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线案例

拓展全国产业招商网络体系

广州产投推动未来产业新赛道项目落户广州

在天河软件园,科技项目汇聚,如今,又迎来一个清华创业团队项目,广州产投招商公司挖掘引进的“银犀科技”在广州注册成立。这也是广州产投组建招商公司后的首个招引落地项目。

银犀科技专注于研发低成本、高灵活度、轻量化的机器人,旗下Pantheon Hand产品是一款低成本通用末端执行器,可应用于科研、工业及生活服务领域,具有多关节、低价、轻量的显著优势。

不仅是银犀科技,广东鸿钧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也成功落户广州。此外,另一招引落地项目——博音听力也于2024年底落地广州。

广州产投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全力推动“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以投促创”,探索专业化、市场化、体系化的产业投资招引新模式,致力让“资本招商”成为广州产业招商的“关键变量”。

就在2024年,广州产投迅速组建广州产投招商公司,初步构建全球化的产业招商网络体系,助力广州加速开辟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开放胸怀,支持优秀科创企业在全国布局、拓展事业版图。

广州产投坚持头部机构合作策略,加强市、区招投联动,充分挖掘母基金合作机构的项目资源。在全国产业招商网络体系的加持下,截至2024年底,广州产投已累计投资百余个子基金及直投项目,招引项目超40个落地广州,预计在穗投资金额近600亿元,有效助力广州现代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扩链。

建设者说

广州产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俊茯:

锻造核心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向未来,广州产投在产业布局、国资运营等方面将有哪些创新举措?

“今年我们坚持深化改革、产业投资、科创服务、国资运营‘四轮驱动’,锻造核心能力,增强看家本领。”罗俊茯介绍,202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州产投将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党业融合作为集团改革发展工作的切入点,在2023年、2024年“党业融合建设年”“党业融合提升年”基础上,确定2025年为“党业融合深化年”。

在当好国企改革“排头兵”方面,广州产投将以入选国家“双百企业”为契机,压实改革责任、争做改革标杆,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高标准落实“双百行动”改革举措,以编制高质量发展方案和“十五五”规划为牵引,打造具有卓越竞争力、创新力、引领力的一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在当好产业投资‘领头羊’方面,我们将提升‘募投管退’全链条核心竞争力,助力广州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罗俊茯表示,广州产投打好募资“组合拳”,加强与头部机构、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充分发挥和五大国有银行AIC的已有合作优势,进一步引入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长期资金,着力为两大母基金注入源头活水、引进耐心资本。

据介绍,2025年,广州产投将全力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智能无人系统等6个未来产业,当好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主力军。

罗俊茯表示,广州产投将进一步发挥专业投研团队突出优势,打造深度融合且最贴近投资实践的高端产业智库,对内主动服务投资主业,深入开展投前研究;对外积极主动服务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及政府有关部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打造产业发展“最强大脑”。

在当好科创服务“火车头”方面,广州产投将着力打造“产业—科技—金融”科创生态圈,全方位支持创新性强、成长性强、有潜力的投资企业在广州发展壮大,助力广州不断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功能,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此外,广州产投将聚焦成果转化、产业招商、金融服务、人才招引等重点方面,发挥“会展服务+科技服务”协同优势,继续强化市场化办会能力,全力筹办2025年中国海交会、中国创交会和中国(广州)金交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进一步深化“投研榜招”联动,在牵头发布广州独角兽企业榜单等榜单基础上,分别联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胡润百富,创新打造全国颠覆性技术创业之星、大湾区未来独角兽等多层次、梯队化的科创榜单体系。

在当好国资运营“操盘手”方面,广州产投将积极推动落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有效维护上市公司市值,完善“股市债市双覆盖”的业务体系。聚焦“国之大者”,推动国有资本优化布局、保值增值,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体制机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