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露一手!铁路职工来到高铁站,为何引起旅客围观?

露一手!铁路职工来到高铁站,为何引起旅客围观?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以刻刀为笔,以青砖为“卷”

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职工潘明生的手中

一列栩栩如生的“复兴号”

被逐渐雕刻成型

近日

郑州东站候车厅的“非遗市集”

潘明生和他的砖雕作品

吸引了众多旅客驻足称赞

“精巧、好看!”

“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

……

身为铁路人的潘明生

其实还有一个身份

那就是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归德砖雕代表性传承人

春运期间

他利用休班时间来到郑州东站

展示传播非遗文化

砖雕,俗称“硬花活”

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三雕”

(木雕、石雕、砖雕)之一

潘明生是如何与砖雕结缘的?

他又如何把这项艺术

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耳濡目染,爱上砖雕

潘明生出生于河南商丘,这里是历史上砖雕文化最为兴盛的地方之一,历史悠久的商丘古城汇集了丰富多彩的砖雕元素。耳濡目染,潘明生从小就对砖雕产生了浓厚兴趣。

后来,有了创作砖雕的想法后,潘明生就经常去乡下捡老青砖,自己摸索练习。2000年,潘明生结识了徽派砖雕大师,开始了系统性的学习创作。

如今,潘明生研究砖雕技艺已有20多年。工作之余,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于砖雕创作,在平面砖雕的基础上,还创新推出了立体微雕,一块块青砖经他精心凿刻、拼接,变成了长城、商丘古城、微型四合院……他的作品也被商丘市非遗展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等展馆收藏。

2023年,潘明生被商丘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认定为归德砖雕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春运,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潘明生为此特意创作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郑州东站站名等砖雕作品,并带到车站展示,让旅客的归乡旅途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铁路人,我一直想尝试在砖雕作品中加入铁路元素。”潘明生说做就做,去年以来,陇海铁路桥、商丘站等作品接连在他手中诞生。

潘明生说,这些年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自己心中的责任感也更强烈了。工作中,他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为铁路安全畅通保驾护航;在业余时间,他把非遗艺术分享给旅客,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

他的岗位在“幕后的幕后”

今年52岁的潘明生是郑州供电段商丘供电车间的一名电力线路工。他的爱好比较小众,而他的工作岗位也是如此。

铁路上除了有为列车供电的接触网,还有为铁路信号及铁路站区供电的电力线路,它也是确保铁路安全稳定、高效运营的基础设施之一。

“像车站的照明、电子显示大屏、空调、电梯等设备,所用电源都来自我们维护的电力线路。”潘明生说,这个岗位在铁路系统中属于“幕后的幕后”,虽然鲜为人知,但作用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潘明生和同事们主要负责陇海铁路商丘西站至宁陵县站区间近87公里电力线路设备的巡视、检修和保养任务。

电力设备的检修养护是技术活,也是精细活,他们必须对管辖范围内每台变压器的参数以及地上地下每条电缆的路径和负荷烂熟于心,并且在巡视检查中做到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其实砖雕也是一样的,一共30多道工序,特别考验技术、耐心和细心,有时候刻错一刀,就要从头再来。”在潘明生看来,自己的工作和爱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着某种断不开的联系。

潘明生还利用工作中掌握的电路知识,在砖雕作品中加入“亮化工程”,这些创新巧思让他的作品更加受欢迎。

是铁路人,也是手艺人

日复一日的坚守

为铁路安全保驾护航

年复一年的钻研

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为潘明生点个赞!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河南记者站(郑州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徐静 王玮 郭宝玲 张枫婉 杨昆

编辑:林飞翼

实习编辑:唐哲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