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 企业 > 碳中和浪潮下,纯电动工程机械如何助力零碳工厂建设?

碳中和浪潮下,纯电动工程机械如何助力零碳工厂建设?

根据2023年5月最终通过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CBAM法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过渡期将于至2025年底结束。在过渡期结束后,即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对进口到欧盟的相关产品征收碳关税。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不断出台多项法律法规,包括电力绿证制度,零碳工厂建议方案等,力求减少碳排放,为保护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是国际责任层面,还是企业成本层面,碳排放的代价都将越来越高昂。

碳中和起源

碳中和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当时科学家和环保人士开始意识到温室气体排放对地球气候的潜在影响。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开始正式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而到了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的签署,将限制全球温度上升至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以下,并努力限制温度上升至1.5℃以下,作为全球共同的目标,碳中和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在国内国际社会引发关注。

碳中和的实现对于遏制全球变暖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激增,这是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碳中和不仅可以减缓气候变化,还能促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各省市加大对零碳工厂支持力度

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工业领域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其转型升级尤为关键。零碳工厂,即在工厂的运营过程中实现碳排放的最小化,甚至达到零排放,是实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实践。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效、实施碳捕捉和存储技术等措施,零碳工厂不仅能显著降低碳足迹,还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响应全球碳减排的呼吁。

随着全球碳中和的步伐加快,我国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推动零碳工厂建设,以实现工业领域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零碳工厂不仅是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

在这一大背景下,2022年9月29日,由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相关方共同编制的T/DZJN 108-2022《零碳工厂评价通用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标准规定了零碳工厂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要求、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标准与国家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有效衔接,同时与国际开展碳中和评价的相关标准和规范(PAS 2060)完全对接,保证了绿色低碳整体工作体系的统筹协调。标准重点关注评价碳中和“结果”和“质量”,包含碳管理、碳减排、责任延伸、持续改进等过程要求,并通过分级评价机制,引导工厂实施零碳战略管理、践行充分减碳、推动企业责任延伸,不断提高其自主贡献及创新能力。

中国多个地方政府对于工业绿色转型也非常重视和支持,山东、江苏、河北等16个省市将“建设零碳工厂”写入碳达峰实施方案。例如,昆山市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碳中和”实践,对经认定的“近零碳工厂”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这一政策大幅提升了企业参与零碳建设的积极性。

纯电动工程机械助力零碳工厂建设

我国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占整体碳排放的70%。工厂的零碳化对于双碳目标有着积极意义。其中工程机械由于工作时间长、排量大,是重要的排放源之一。工程机械电动化、绿色化对于零碳工厂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纯电动工程机械通过采用清洁能源,直接减少了传统燃油工程机械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为工业领域的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直接效应,不仅体现在每一台机械的运行过程中,更在于其对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作用。

纯电动工程机械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电力作为能源相比化石燃料有更低的使用成本和更高的能效,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纯电动工程机械,不仅能够助力我们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低碳化,还能在更广阔的层面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全球范围内,绿色环保已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标准。

零碳生产的中国方案

新能源工程机械方兴未艾,全球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性的机遇。这不仅是中国能够在新能源工程机械领域崛起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共同推进工程机械行业绿色转型的理想时机。

中国在这场全球新能源变革中拥有独特的优势。中国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比碳中和目标、零碳工厂相关激励政策,这种灵活性和执行力是推动新能源工程机械发展的关键因素。

此外,得益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相关产业链,从原料到工艺到产品,中国能够快速迭代,并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为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巨头如卡特、小松等公司尚在电动化边缘探索,但不少中国企业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商用,并已经将新能源设备出口至美国、巴西、智利、蒙古国、东南亚等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的新势力工程机械企业如博雷顿等创新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三电、无人驾驶等创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纯电动工程机械量产交付,并推出了全球第一台700kWh纯电动矿卡、第一台氢燃料装载机,凸显了中国新创企业的在新兴产业方面的优势,证明了中国的经济环境比以往更适合科创企业培育成长。同时,柳工、山推、徐工等传统主机厂的快速转型,也证明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只要有机遇,即便是传统企业也能够快速抓住机遇,参与竞争,共同打造新质生产力。

除了纯电动工程机械,中国在光伏、储能方面更是全球执牛耳者,价格、质量都具备相当的优势,产能、装机量也都处于世界首位,配合新能源工程机械等生产设备,零碳工厂的中国方案将在碳减排方面为全球做出巨大贡献。

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只有符合市场规律,能为大多数人带来利益的生产方式和产品才能自发地规模普及。因此中国的成本优势是推动这次浪潮的主要抓手,将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迅速降低全球碳排放,发展经济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中国方案,为世界加电。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