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两会”聚焦 | 主流媒体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话高质量发展、谈新质生产力

“两会”聚焦 | 主流媒体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话高质量发展、谈新质生产力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随着两会进程不断深入,“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智改造”等高频词汇备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积极履职尽责,为人民代言,对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自己的见解。履职期间,引发各媒体关注。

“两会”聚焦

央视《新闻联播》

3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片尾,两会特别策划: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节目播出铁建重工盾构机生产基地画面。铁建重工拥有全球最大的盾构机生产基地,企业从破局突围到全球领先,把做强高端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用高质量产业托举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3月3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两会特别节目:回首履职路,展望新征程!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认真履职、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加快行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未来发展。

央视《经济半小时》

3月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两会特别关注《新质生产力锻造记:三湘创新立潮头》,聚焦铁建重工攻坚核心技术,勇立科技创新潮头,把高质量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央视《一年之计看两会》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接受了央视新闻《一年之计看两会》采访,就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水平推进大型装备产业科技自立自强建言献策。

央视《直通开放团组活动》

3月7日,央视新闻《直通开放团组活动》关注铁建重工:核心科技“中国造”,大国重器助力大国基建。

人民日报

“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飞香代表感触极为深刻。

盾构机“心脏”部件主轴承的生产,多年来一直受制于国外。为破解“卡脖子”难题,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领导成立研发攻关团队,联合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协同攻关,历时4年,终于攻克盾构机主轴承的关键核心技术,让国产盾构机有了全系列的“中国心”。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归根到底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刘飞香代表表示,前进道路上,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经济日报

刘飞香代表——加速制造业数智改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飞香说,制造业企业要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产业链供应链所困,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产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近年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地下工程装备数字样机及数字孪生技术与系统研发。由刘飞香代表带领团队开发的盾构机数字孪生系统,能远程在线实时帮助技术人员针对现役机型作出操作决策。“这相当于给现场施工的盾构机打造了一个虚拟世界里的‘双胞胎’,从而实现风险关口前移。”刘飞香代表说。

刘飞香代表建议,制造业企业要以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为契机,赋能产业发展,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报记者 胡文鹏 谢 瑶)

科技日报

国产盾构机有了全系列“中国心”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新亮点】

◎本报记者矫阳

近日,在湖南长沙的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建重工)第二产业园,一间代号为“197”的厂房里,直径从3米至8.6米的多个“大铁环”正被加工制造中。

这些“大铁环”叫主轴承,是盾构机的“心脏”部件。它是盾构机在服役期间唯一不能更换的部件,需要直面盾构机超重载、大偏载、频变载等极端恶劣工况考验。主轴承成型后,一旦损坏,上亿元的盾构机将面临报废的危险,整个工程的成本也将成倍增长。

盾构机主轴承的制造曾是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开展更多创新性研究,突破关键性技术难题。”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说,中国盾构机产业不仅要做到整机技术全球领先、市场份额全球最大,还要实现关键系统自主可控。

近年来,铁建重工依托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针对重载大型轴承、控制系统、减速机、液压泵马达等盾构机关键零部件开展自主攻关,实现了关键零部件完全自主可控。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说到我国盾构机产业的薄弱环节,刘飞香感触很深,“过去国外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卡我们,还逐年提高涨价幅度。”

主轴承研制到底有多难?刘飞香总结出四大难点:材料难、设计难、制造难、试验难。

以超大直径主轴承为例,其滚道直径达数米,平面度要小于20微米,相当于一张A4纸厚度的五分之一,直线度要小于8微米,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这样的加工制造过程无异于“在头发上刻字,在米粒上雕花”。

2019年7月,刘飞香牵头成立研发攻关团队,联合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协同攻关,尝试了上百种材料和工艺,并进行实地试验,对上万组数据进行分析。2023年10月,团队研制成功直径8.61米盾构机主轴承。这标志着我国彻底攻克并自主掌握了盾构机主轴承从材料、设计到制造、试验的全过程关键核心技术,使国产盾构机有了全系列“中国心”。

在不断攻克核心技术的同时,铁建重工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赋能,创新打造了一套盾构机数字孪生系统,让大国重器迸发“数智”力量。

“这套系统通过实时搜集工程施工数据,如盾构机各种零部件的运行数据、地下环境数据等,再经过系统分析,远程在线实时帮助技术人员针对现役机型做出操作决策,并对下一代产品优化升级提供大数据支撑。”刘飞香表示,数字孪生技术打破了虚实界限,避免了以往现场人工勘察而出现的误差,实现风险关口前移。

如今,铁建重工的地下工程装备数字孪生系统已向盾构机、钻爆法装备和煤矿装备领域延伸,广泛用于国内外铁路、公路、矿山、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

从破局突围到全球领先,如何让包括中国盾构机产业在内的国内高端制造业持续领跑?刘飞香认为,要把做强高端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通过攻克关键技术,让产业短板不短,攻关智能化技术,让产业长板更长,用高质量产业托举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南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飞香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这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铁建重工盾构机遍布全国各地,任意一台刀盘磨损情况,都能传回千里之外的数字孪生系统,由系统自动进行分析、预警和自主决策,极大提升了盾构机运行的安全性、智能化和效率。刘飞香表示,眼下,铁建重工还在致力于将人工智能运用到盾构机的研发设计之中,并进一步推动数字孪生等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服务好重大工程建设,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

湖南经视《经视观察》

两会观察:牵住自主创新“牛鼻子” 突破“卡脖子”技术

证券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刘飞香:建议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大型装备保税维修业务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本报两会报道组 何文英

保税维修作为外贸新业态被称为“全球修”,是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赛道。与传统的综保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业务相比,支持在综保区外、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大型装备保税维修业务,即“区外保税维修业务”,目前已成为装备制造行业抢道新市场、布局新业态的重要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刘飞香表示,当前大型装备(盾构机)区外保税维修业务在落地中面临着缺少国家层面的系统性指导性的政策体系、缺乏国家层面强有力的路径支撑等难题,企业争取“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时有些“瞻前顾后”。针对这些痛点,刘飞香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加快出台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指导性政策。商务部牵头,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出台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包括但不限于简化手续、减免税费、绿色通道、动态调整维修产品目录、支持区内设立全球大型装备(盾构机)分拨中心并享受免税政策等,支持区内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参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及相关要求,开展盾构机等工程机械领域大型装备“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为地方政府开展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提供前置依据和政策指引。

二是建议国家层面制定多部门综合监管方案。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商务、财政、生态环境、海关、税务等部门涉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全链条监管机制,充分授权自贸试验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对所支持项目的监管等事项承担主体责任,参照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管理规定相关要求,支持企业开展相关业务,为地方政府出台配套细则提供政策依据和路径支撑。

三是建议国家层面建立首创型、标志性重大功能性区外保税业务项目支持机制。以盾构机为代表的自贸试验区内保税维修业务是一项开创性业务,其承接企业直接承载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同行增福祉”的使命,其首次承担区外保税业务涉及场景建设、项目平台、制度创新等方面投入时具有一定风险性,建议国家层面对全国首创型、标志性重大功能性区外保税业务项目给予揭榜领题、项目激励、试点政策等方面支持机制。

中国质量报

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建议:

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大型装备保税维修业务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本报记者 岳倩

保税维修作为外贸新业态被称为“全球修”,是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赛道。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刘飞香带来了一份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大型装备(盾构机)保税维修业务的建议。

与传统的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业务相比,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大型装备保税维修业务即“区外保税维修业务”,指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保税维修”方式将存在部件损坏等问题的大型装备从境外运入境内进行检测维修后复运出境的一种新型业态,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对于企业而言,这种业态审批时间更短,通关更为便捷,不仅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有助于其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在市场渠道拓展、品牌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赢得优势,目前已成为装备制造行业抢道新市场、布局新业态的重要通道。

据刘飞香介绍,目前大型装备企业具有推动开展区外保税维修业务的诉求。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为例,其主要出口产品盾构机(含硬岩TBM)近年来出口量稳步增长,且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回购条款,但由于属于专业化、定制化设备,对于原厂售后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按照现行一般贸易报关,不仅进口周期较长影响交付,而且由于贸易监管规则不同等因素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成本,使企业难以利用回购策略稳定市场。

刘飞香认为,目前国家层面的政策布局为开展区外保税维修业务释放了重大利好,各地的有效实践也为该业务开展提供了范本,但目前大型装备(盾构机)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落地仍存在缺少急需国家层面出台系统性、指导性政策,缺少路径支撑等问题。基于此,他提出3点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加快出台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指导性政策,包括但不限于简化手续、减免税费、绿色通道、动态调整维修产品目录、支持区内设立全球大型装备(盾构机)分拨中心并享受免税政策等,支持区内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参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及相关要求,开展盾构机等工程机械领域大型装备“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为地方政府提供前置依据和政策指引。

二是建议国家层面制定多部门综合监管方案,推动建立商务、财政等部门涉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全链条监管机制,充分授权自贸试验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对所支持项目的监管等事项承担主体责任,参照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管理规定相关要求,支持企业开展相关业务,为地方政府出台配套细则提供政策依据和路径支撑。

三是建议国家层面建立首创型、标志性重大功能性区外保税业务项目支持机制,以盾构机为代表的自贸试验区内保税维修业务是一项开创性业务,其承接企业首次承担区外保税业务涉及场景建设、项目平台、制度创新等方面投入时具有一定风险性,建议国家层面对全国首创型、标志性重大功能性区外保税业务项目给予揭榜领题、项目激励、试点政策等方面支持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中国贸易报

让大型装备更好享受保税维修政策红利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保税维修作为外贸新业态被称为“全球修”,是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赛道。为让更多的大型装备更好享受保税维修红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刘飞香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大型装备(盾构机)保税维修业务的建议。

在刘飞香看来,相对于传统的综保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业务,还应该支持在综保区外、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大型装备保税维修业务,即“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该业务是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保税维修”方式将存在部件损坏、功能失效、质量缺陷等问题的大型装备从境外运入境内进行检测维修后,复运出境的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业态。

“采用区外保税维修模式的企业,审批时间更短,通关更为便捷,不仅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还有助于其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在市场渠道拓展、品牌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赢得优势。”刘飞香介绍说,区外保税维修业务已成发展新趋势。目前,国家层面正抓紧政策布局,为开展区外保税维修业务释放了重大利好,福建省、云南省、浙江省等地积极推进此项业务发展,为“两头在外”的市场主体开展区外保税维修业务提供了示范样本。

本身在企业工作的刘飞香认为,市场主体对开展此项业务有一定的需求。以铁建重工为例,其主要出口产品为盾构机(含硬岩TBM),在新加坡、印度、意大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回购条款,但因盾构机属于专业化、定制化设备,对于原厂售后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目前,铁建重工已在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经开区建有全球最大的盾构机基地,已销售出的盾构机返厂维修均在此基地进行。按照现行一般贸易报关要求,一方面,进口周期较长影响设备出口交付,进口手续复杂且要提前在启运地装船前委托第三方检验和申领旧机电进口证,大约费时4个月,与其他借鉴保税政策实施“装运前免于检验”等便利化措施相比,多耗时3个月;另一方面,贸易监管规则不同造成税费成本增加,目前海外盾构机按照一般贸易进口运回长沙基地维修、翻新和再制造,企业需全额缴纳进口税费(进口税率10%,增值税率13%),此外还要发生装运前检验有关人工、材料费用等,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成本,难以利用回购策略稳定市场,也造成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错失机遇。

特别是,回购盾构机返修出境在生产基地、工艺流程、交通物流、区域配套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强的要求。这也是以铁建重工为代表的大型装备企业之所以积极谋求变革创新、推动开展区外保税维修业务的原因。

刘飞香认为,目前,大型装备(盾构机)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落地面临着难题。首先是在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缺少国家层面的系统性、指导性的政策体系。其次是鉴于盾构机零部件涉及上万个,生产工艺极为复杂,企业在争取“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时有些“瞻前顾后”,重风险应对、轻创新试点,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贸试验区大型装备保税维修业务落地。最后,盾构机有其独特性,维修用料件错综复杂,部件系统需外协检修,主机厂无法单独完成,其区外保税维修产品目录和监管体系需要集成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监管部门等多方面诉求。为此,他提出了三项建议:

一是国家层面加快出台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指导性政策,加快出台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包括但不限于简化手续、减免税费、绿色通道、动态调整维修产品目录(支持但不限于掘进机、掘锚机、连续皮带机、凿岩台车等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大型装备产品)、支持区内设立全球大型装备(盾构机)分拨中心并享受免税政策等,支持区内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参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及相关要求,开展盾构机等工程机械领域大型装备“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为地方政府开展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提供前置依据和政策指引。

二是国家层面制定多部门综合监管方案。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商务、财政、生态环境、海关、税务等部门涉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全链条监管机制,充分授权自贸试验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对所支持项目的监管等事项承担主体责任,参照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管理规定相关要求,支持企业开展相关业务,为地方政府出台配套细则提供政策依据和路径支撑。

三是国家层面建立首创型、标志性重大功能性区外保税业务项目支持机制。以盾构机为代表的自贸试验区内保税维修业务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开创性业务,其承接企业直接承载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同行增福祉”的使命,其首次承担区外保税业务涉及场景建设、项目平台、制度创新等方面,投入时具有一定风险性,建议国家层面对全国首创型、标志性重大功能性区外保税业务项目给予揭榜领题、项目激励、试点政策等方面支持。

红网时刻新闻

两会湘声 | 刘飞香:建议在自贸区内开展大型装备保税维修业务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甘红 报道

保税维修作为外贸新业态被称为“全球修”,是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赛道。

2024年全国两会进行时,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了解到,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大型装备(盾构机)保税维修业务的建议》。

“与传统的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业务相比,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外、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大型装备保税维修业务——即区外保税维修业务已成发展新趋势,是装备制造行业抢占新市场、布局新业态的重要通道。”刘飞香认为,采取区外保税维修的企业,审批时间更短,通关更为便捷,不仅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还有助于其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在市场渠道拓展、品牌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赢得优势。

但当前还存在大型装备(盾构机)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落地难题,如何解决?刘飞香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加快出台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指导性政策。由商务部牵头,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出台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

二是建议制定多部门综合监管方案。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商务、财政、生态环境、海关、税务等部门涉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全链条监管机制,充分授权自贸试验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对所支持项目的监管等事项承担主体责任,支持企业开展相关业务,为地方政府出台配套细则提供政策依据和路径支撑。

三是建议建立首创型、标志性重大功能性区外保税业务项目支持机制。以盾构机为代表的自贸试验区内保税维修业务是一项开创性业务,其首次承担区外保税业务涉及场景建设、项目平台、制度创新等方面投入时具有一定风险性,建议国家层面对全国首创型、标志性重大功能性区外保税业务项目给予揭榜领题、项目激励、试点政策等支持机制。

国际商报

发展区外保税维修业务 为外贸创新增动能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本报记者 汤 莉

作为外贸新业态,保税维修业务的发展为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外贸发展空间提供了新赛道和新机遇。为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健康持续创新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刘飞香建议,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大型装备(盾构机)保税维修业务。

业务落地存在梗阻

在综保区外、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大型装备保税维修业务,即区外保税维修业务,是指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保税维修方式将存在部件损坏、功能失效、质量缺陷等问题的大型装备从境外运入境内进行检测维修后,复运出境的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业态。与传统的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业务相比,区外保税维修业务的审批时间更短,通关更便捷,可大幅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助于其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在市场渠道拓展、品牌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赢得优势。

为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国家已不断制定涉区外保税维修业务的政策,释放利好。自2021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等均鼓励探索区外保税维修业务。在实践层面,福建、云南、浙江等地均在区外保税维修业务方面开展了积极尝试和探索。

但大型装备(盾构机)区外保税维修业务仍存在落地难的问题。刘飞香告诉记者,尽管国家在政策导向上总体支持区外保税维修业务发展,但现阶段仍缺乏国家层面的系统性、指导性政策体系。从产品特性看,与飞机相比,盾构机属于定制化设备,其零部件涉及数万个且生产工艺极为复杂,主机厂无法自行满足所有的维修用料件需求,部件系统需外协检修,其区外保税维修产品目录和监管体系需要集成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监管部门等多方诉求,更需要国家在监管体系建设、保税维修产品目录动态更新、容错机制等方面提供路径支撑,从而为参与创新的主体“松绑”。

以铁建重工为例,目前,铁建重工主要出口产品为盾构机。这类专业化、定制化的设备对原厂售后的依赖度较高,铁建重工已销售的盾构机返厂维修均在集团于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经开区设立的盾构机基地开展。同时,铁建重工与新加坡、印度、意大利以及中国台湾等开展盾构机贸易均有回购条款,维修翻新后的盾构机也实现对印度、韩国和俄罗斯等市场的再出口。

返厂维修的盾构机如按现行一般贸易方式报关,进口手续复杂、周期长、成本高。刘飞香具体介绍道,返厂维修的盾构机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需在启运地装船前委托第三方检验和申领旧机电进口证,进口周期约4个月,与借鉴保税政策实施“装运前免于检验”等便利化措施相比,耗时多3个月,可能影响设备出口交付。从税费成本上看,盾构机按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运回长沙基地维修、翻新和再制造,企业需全额缴纳进口税费(含进口税率10%、增值税率13%),叠加装运前检验的人工、材料费用等,较高的贸易成本难以使企业利用回购策略稳定出口市场。

政策供给提供支持

为支持业务开展,刘飞香建议,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可由商务部牵头,会同财税、海关等相关部门,加快出台区外保税维修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可包括但不限于简化手续、减免税费、绿色通道、动态调整维修产品目录(支持但不限于掘进机、掘锚机、连续皮带机、凿岩台车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大型装备)、支持区内设立全球大型装备(盾构机)分拨中心并享受免税政策等,支持区内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参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及相关要求,开展盾构机等工程机械领域大型装备区外保税维修业务,为地方政府开展区外保税维修提供前置依据和政策指引。

业务的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引导监管。刘飞香建议,推动建立商务、财政、生态环境、海关、税务等涵盖多部门的涉区外保税维修全链条监管机制,充分授权自贸试验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对所支持项目的监管等事项承担主体责任,参照区外保税维修管理规定相关要求,支持企业开展相关业务,为地方政府出台配套细则提供政策依据和路径支撑。此外,因企业开展相关业务在涉及场景建设、项目平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时会有一定风险性,刘飞香建议国家对全国首创型、标志性重大功能性区外保税维修业务项目给予揭榜领题、项目激励、试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机制。

供稿、编辑:宣传品牌部

也许你会喜欢

对话新国企·聚力高质量 | 中国铁建戴和根:加快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中国铁建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朱宏标一行到铁建重工调研

傲然绽放,铁建重工的“她力量”

央视《新闻联播》|画面极其舒适!领略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铁建重工全球最大盾构机生产基地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