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年,由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建设,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设计的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于2025年11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
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工程全长13.17公里,由主桥、南北引桥、乌龙山隧道等组成。新生圩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760米单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按照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的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为已建成的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大跨度悬索桥
科技铸桥:技术创新为设计插上跨越之翼
新生圩长江大桥自带“高难度设计基因”——跨度大、桥面窄、结构轻柔,攻克设计难关绝非易事。“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设计团队协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技术攻关,在结构抗风抗火性能、长效耐久性及结构经济性等关键技术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为同类超大跨度悬索桥树立了全新技术标杆。”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大桥总设计师肖海珠介绍。
大桥主塔上横梁融入了寓意“南京”及简称“宁的N字景观造型,这一独特设计使其成为南京市极具桥梁结构美学与地域文化交融特质的新地标
疾风劲舞 稳驭长虹
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较中小跨度桥梁更易受风荷载作用而产生振动,进而影响结构安全与人体舒适度。项目设计团队在抗风技术与涡振控制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基于强风攻角抗风性能最优大幅提高颤振临界风速,在低阻尼比条件下抑制涡振发生避免桥梁因涡振停摆,首次提出基于人体舒适度的涡振评估方法与标准,不仅强化了桥梁在强风环境下的结构安全性,更有效提升了通行舒适度,推动设计技术从“保障结构安全”迈向“结构安全与人体感受舒适并重”的新阶段。
防火屏障 固若金汤
新生圩长江大桥是南京极少数可通行危化品车辆的桥梁。针对火灾对桥梁的灾难性威胁,项目设计团队联合科研机构,创新构建了悬索桥火灾定量分析模型及火灾场景,系统探明高温下材料性能演变规律、结构临界温度及破坏模式,精准设定抗火防护目标并优化耐火设计参数,成功研发出高性能复合主缆抗火材料及配套工艺,构建了钢构件防火防腐一体化防护体系。“该系列技术显著增强了桥梁耐火能力,大幅降低了火灾破坏风险,引领了桥梁抗火安全技术新方向。”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项目负责人唐贺强介绍。
千磨万击 历久如新
在提升桥梁耐久性方面,项目设计团队专项研发出以0.1指数阻尼器为核心的综合纵向约束体系,精准调控桥梁动力及位移响应,大幅提升结构抗疲劳性能,显著延长关键构件使用寿命;同时,设计团队进一步刷新国内高强度主缆钢丝的行业纪录,研发应用了2100兆帕超高强度等级镀锌铝高强高韧性主缆钢丝,有效提升材料性能极限,大幅增强桥梁的长效耐久性。
与土为盟 础减千钧
项目设计团队基于基础土体力学机理深度解析,巧妙地在基础设计中纳入土体塑性变形规律与基础-地基协同承载机制,提出考虑土抗力效应的锚碇基础设计方法,优化了桥梁基础结构尺寸,实现协同承载的技术突破,铸就了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双赢。
璀璨夜妆:景光灯勾勒桥梁结构韵律之美
新生圩长江大桥位于南京长江二桥与四桥之间,处于南京市中心城区,市民对大桥的“颜值”要求颇高,期望大桥不仅先进、实用,更要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实现这一目标,大桥的景观照明设计团队紧紧围绕悬索桥的主塔这一大桥景观的集中体现要素,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主塔“N”字造型为视觉中心,突出“N”-“南京”-“宁”的标志形象,预设“春”“夏”“秋”“冬”等灯光主题,夜景采用LED RGBW照明技术,实现单灯单控及动态演绎,为桥梁披上梦幻华服,在夜空中描绘桥梁结构的雄伟气势和灵动美感,更彰显出南京城市新地标的独特魅力。
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不仅是“十四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的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更构成了南京“快速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新生圩长江大桥的建成可使从栖霞大道到江北大道的车程由原来的1小时缩短至10分钟,对缓解过江交通压力、完善区域路网体系、增强南京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对推进宁镇扬一体化战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铁大桥院
编辑:陈丽媛
审核:徐洁
推荐阅读:
持证上岗 赋能未来 | 中制协试验员职业能力培训与评价启动,颁发双证!协会标准《微硅酯保温板》《微硅酯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会员迎新】热烈欢迎新会员入会
预拌混凝土行业数智化转型——从技术赋能到生态重构深化国际合作 拓展海外市场——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率团赴新出席ACI新加坡分会40周年研讨会并考察市场日程安排 | 第三期混凝土质量提升关键技术与监管精要培训班 (11月19日-21日)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隆重推出《2025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发展报告(白皮书)》关于举办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试验员职业能力培训与评价的通知《喷射混凝土员》国家职业标准初审会成功举办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