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8时,广元站站台上人来人往。27岁的牛巧花背着洗得发白的双肩包,登上去往陕西宝鸡的6064次列车——这是她连续中转的第三趟火车。
她要去赶赴一场特别的见面会。
“昨天坐了一整天的车!从南阳到西安再到广元,跨越了800多公里,还好顺利地赶上了!”上车后,牛巧花直奔3号车厢,掏出一封还未收尾的信,就在宽敞的桌板上唰唰地写起来。
伴随着列车上的乡音和列车员亲切的问候,牛巧花记忆中的“小慢车”从笔尖缓缓驶入脑海。
从上小学起,牛巧花就经常乘坐6063/6064次列车穿行在秦岭山间。这对列车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专为偏远地区群众开行的公益性“慢火车”,33个站点将沿线乡镇相串联,是沿线百姓心中的“便民公交”。
“十四五”时期,铁路部门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重点任务,通过完善路网覆盖、开行公益性“慢火车”等方式,为乡村地区做好交通出行服务,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小慢车’不仅票价便宜、每天都开,而且乘坐体验也越来越好。看到铁路部门为乡亲们‘量身定制’的新设施,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甜!”牛巧花说。
根据沿线出行旅客的特点,西安局集团公司将3号、4号车厢分别改造为通学和惠农车厢,加宽桌板、增设书架营造学习氛围,增加背篓存放处和农产品展示柜方便老乡赶集。2022年,车体升级为空调车,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乘坐起来更加舒适。
刚过9时,一群身着新衣的老乡便在列车员的报站声中上了车,与牛巧花一起在车厢里翘首以待。10时05分,车厢前传来出一阵欢呼,牛巧花望去,一下子激动地站了起来。
原来,这场特别的见面会是列车长向保林的欢送仪式。得知向保林即将告别这趟工作了20个年头的“慢火车”,牛巧花和沿线老乡都自发前来送别向保林。
“我和向叔叔认识很多年了,这趟车上的列车员人都很好。看到我们在写作业,他们就轻手轻脚地走过,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助’‘灯光暗不暗’‘冷不冷’,特别温暖,有人情味。”
向保林望见牛巧花,脸上笑开了花。看到这个“常从白水江上车的娃娃”如今已经硕士毕业,驻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馆驿村投身乡村工作,向保林的眼中充满了欣慰和喜悦。
牛巧花在期待的目光中展开刚写好的信,声音有些哽咽:“亲爱的6063/6064次‘小慢车’,我这个从小学到高中,在你缓缓摇晃的节奏里一点点长大的小镇姑娘,已经从3号车厢那个靠窗的座位走进了祖国广袤的城乡之间……”车厢里,向保林、列车员和老乡们静静聆听着女孩温暖的声音,仿佛回到了生活艰苦但暖意融融的岁月。
“更让我惦念的,是列车长向叔叔。”有一年大雪封山,其他的交通方式都停运了,只有6063/6064这趟“小慢车”还在开行。“您把每位旅客都当作家人,把沿途上下的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我带着这么多温暖走出大山,对大山都有了像家一样的感情。”牛巧花一直都把向保林作为自己的榜样。
向保林忍不住用粗糙的手掌抹去泪水,将这封信小心翼翼地放进制服内兜,并将一部厚重的书回赠给牛巧花。她随后将这部书放在了通学车厢的书架上,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欢送会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中结束了。向保林一如既往地帮老乡把装着蔬菜水果的推车搬下车,嘱咐他们路上小心。留给牛巧花道别的时间也不多了,她和母亲在白水江站前拥抱了2分钟,便上车赶往宝鸡,连夜换乘前往桐柏的火车。
“怎么不在家多待几天?”“我要早点赶回去。明天张大爷家的菌袋要下菌种了,几个家里有小孩的村户要走访……早一天解决,他们心里的石头就能早一天放下来。”
牛巧花看着向保林送别老乡的背影,轻轻地说:“就像向叔叔常说的那样,心里装着别人,别人心里才会装着你。我要把‘小慢车’和向叔叔传递给我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小慢车’也会帮助沿线百姓继续追梦,我们都要努力地向前奔跑!”
公益性“慢火车”的温暖故事未完待续。“十五五”期间,它们会让更多“牛巧花”走出大山又回归乡土,让更多“向车长”的坚守被岁月铭记。当发展的脉动沿着钢轨延伸至每一个角落,乡村振兴的故事,也将在每一个站点停靠、启程,驶向更广阔的远方。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陕西记者站(西安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字:申琦 贾司瑒
图片:贾智炜 彭宇锟
视频:贾智炜 贾司瑒 彭宇锟
编辑:贾司瑒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