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改铸匠魂,智慧医疗护健康。
创新驱动谱新篇,医惠普及暖人心。
“去年我父母身体不适,正是通过公司工会搭建的这条‘绿色通道’,协和专家第一时间会诊,让我没多跑一步冤枉路就精准找到了治疗方向。”在11月21日武汉协和医院的会诊现场,中铁大桥局一公司混凝土中心职工王昆作为受益者,激动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他的故事,是湖北省总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携手武汉协和医院、中铁大桥局,共同打造产业工人智慧健康服务新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
11月21日,以“深化产改铸匠魂 智慧医疗护健康”为主题的医疗援助活动在协和医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将持续一年。这不仅是简单的义诊,更是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中,为产业工人办实事、为劳模工匠优服务、为医企合作塑品牌的一次系统性探索。
办实事,旨在打造可复制的“湖北模式”。
本次活动并非首次尝试。中铁大桥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春全介绍,近年来,中铁大桥局持续聚焦一线产业工人的健康需求,特别是针对常年在高原、海外作业的建设者群体。此次借助协和医院20余个重点学科的专家力量,通过远程医疗,为一线产业工人社区以及位于高原、海外的一百余个项目部职工及亲属提供AI体检、“一对一”问诊和直播健康讲座,针对一线工匠还有一个健康沙龙,四位医疗专家会与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湖北工匠和荆楚工匠面对面,共话健康。其目标是将这种“工会组织引领、医院技术支撑、企业场景落地”的协作机制标准化,形成一个能在全省重点企业、重大工程项目中复制推广的智慧健康服务品牌。
优服务,关键在开通工匠专属“绿色通道”。
活动明确,将依托协和医院的顶尖医疗资源,为劳模、工匠等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开通一条实实在在的健康“绿色通道”,提供包括优先挂号、疑难重症快速转诊等在内的专属服务。王昆的案例就是这一机制的前期实践成果。他告诉记者,以往职工遇到大病重病,辗转多家医院挂号耗时耗力,“现在通过工会对接,协和医院直接安排多学科专家会诊,为我们节省了最宝贵的时间,实现了尽早诊断、精准治疗。”这切实提升了对工匠人才的健康保障水平。
塑品牌,契机是协和医院160周年的创新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即将迎来建院160周年。该院党委书记张玉表示,将公益性写在医院发展的旗帜上,与工会、企业携手以“数字医疗+工会服务”的新模式打破了医疗资源壁垒,正是医院以创新服务回馈社会、引领“健康中国”的生动实践。张春全认为,这种深度的三方合作,不仅守护了奋战在全球各地的一线建设者的健康,更共同塑造了一个彰显社会责任与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品牌故事。
据悉,此次活动是湖北省总工会在产改中聚焦产业工人身心健康权益保障的深化之举。这一创新模式将健康关怀直接送达生产一线,让工匠精神在坚实的健康守护下愈发闪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动力。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晋旭俊
来源|工会
【相关推荐】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