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解读┃《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与煤炭行业落实关键路径

解读┃《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与煤炭行业落实关键路径

《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与煤炭行业落实关键路径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2025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清晰界定场景是“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的具体情境”,是打通“研发—市场”断点、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的核心载体。这一定位突破传统技术推广模式,强调以“具体情境”为抓手,通过真实需求牵引技术迭代,不再依赖单一技术升级,而是通过场景重构实现全链条变革,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为煤炭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方法论。

★ 政策发布背景意义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场景作为新技术落地、新产业培育、新模式迭代的核心载体,正成为重塑产业竞争格局、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抓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场景创新工作,多次在重要会议中强调要强化场景开放、推动场景赋能,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筑牢政策根基。煤炭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肩负着安全稳定供应与绿色转型的双重使命。当前行业正处于从“传统生产”向“现代产业”转型的攻坚期,恰好面临传统场景适配性不足、创新场景供给短缺、场景应用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链协同创新乏力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复杂地质开采、绿色低碳转型、智能装备应用等领域,场景封闭、技术与需求脱节等现象制约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地为煤炭行业破解场景瓶颈、激活创新活力、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产业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推动行业从“要素驱动”向“场景赋能”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深远意义。

★ 政策框架与要点解读

六大原则锚定场景培育方向

《意见》提出“创新引领、改革推动、因地制宜、安全有序、系统推进、融合发展”六大原则,明确三大核心目标:一是场景类型多元化,覆盖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二是场景供给全维度,扩大生产、工作、生活场景覆盖;三是场景配置高效化,推动资源开放与公平配置。对煤炭行业而言,“安全有序” 与“系统推进”原则尤为关键,既要求通过场景创新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又需统筹勘探、开采、洗选、运输全链条场景协同。

重点领域五大方向 22 类场景覆盖煤炭全产业链

《意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划定五大场景培育方向,其中多个领域直接或间接涉及煤炭行业,形成“直接聚焦+间接赋能”的场景体系。

直接聚焦领域:在“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中,明确将“矿山安全领域”作为独立方向,要求集成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等技术,构建“生产条件实时感知、过程可视可控、风险可测可防、要素可调可配”的智能化场景,直指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痛点。

间接赋能领域:“清洁能源领域”提出推动能源行业清洁低碳转型,为煤炭绿色开采、清洁利用提供场景支撑;“制造业领域”强调智能制造、工业大模型应用,可直接复用至煤矿智能装备协同场景;“智慧物流领域”的无人运输、智慧联运场景,为煤炭供应链升级提供技术路径;“应急管理领域”的智能监测预警、无人救援场景,可直接应用于煤矿灾害防控。

政策落实关键路径

实践过程中,煤炭行业场景培育仍面临三大突出瓶颈:一是场景供需对接不畅,企业需求与技术供给存在“信息鸿沟”,优质场景资源难以有效转化为创新动能;二是场景标准化程度偏低,不同区域、不同矿井的场景碎片化严重,缺乏可复制、可推广的统一范式;三是场景开放共享机制不健全,数据壁垒、技术壁垒导致场景创新成本高、迭代速度慢。《意见》的发布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政策支撑,将推动煤炭行业场景创新向“系统推进”和“开放共创新”转变。

为此,煤炭共性技术研究院立足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与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局,结合行业实际,以场景培育与开放为核心,从顶层设计、场景攻坚、生态构建、能力提升四个维度,明确煤炭行业落实《意见》的关键路径。

高价值场景的统筹机制

建立行业场景创新协调机制,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地方政府、重点煤炭企业、科研院所等,编制煤炭行业场景培育与开放行动计划,明确场景创新的重点领域、阶段目标与责任分工,避免场景碎片化与重复建设。同时,建立场景需求挖掘机制,定期开展煤炭企业场景需求调研,梳理形成行业级场景需求清单,分类分级发布场景机会,引导技术供给方精准对接。此外,还需完善场景评价激励机制,制定场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标杆场景、示范项目给予政策支持与资金倾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场景培育与开放。

小切口场景的攻坚模式

针对深部复杂地质安全开采、绿色低碳开采、智能装备协同等关键场景,组建跨领域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破解场景适配性不足、技术不成熟等难题,形成可落地的场景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推进场景试点示范,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创新意愿强的煤炭企业作为场景创新试点,率先落地标杆场景,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享等方式,加快场景规模化应用。

与此同时,强化场景标准化建设,牵头制定煤炭行业场景分类、数据共享、安全管理等系列标准,统一场景技术规范与接口要求,提升场景兼容性与互操作性,降低场景推广成本。

场景要素化的流通生态

搭建行业场景创新平台,整合煤炭企业需求、科研院所技术、科技企业产品等资源,建立场景供需对接数据库,实现场景需求与技术供给的精准匹配,打通“需求—研发—应用—迭代”全链条。培育场景创新联盟,由重点煤炭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智能装备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组建煤炭行业场景创新联盟,共享数据资源、研发设施、测试验证环境,开展协同创新,避免 “重复造轮子”。当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在煤炭行业中得到要素化推广后,推进跨行业场景协同,加强与电力、化工、建材等下游行业合作,挖掘跨行业融合场景,如煤电协同、高效转化利用等,推动场景创新从煤炭行业内部向跨行业延伸,拓展场景创新空间。

共性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

整体需围绕“数据流通+复合人才+共性技术”进行体系构建。其中,首要是建立场景数据流通机制,明确数据共享范围、权限与安全要求,推进地质勘探、生产运行、设备运维等数据有序共享,为场景创新提供数据支撑;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场景数据安全。在此基础上,加强复合人才队伍建设,构建 “煤炭业务 + 场景创新 + 智能技术” 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在职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煤炭行业业务,又掌握场景设计、技术应用的跨界人才,为场景创新提供智力支撑。最后,强化共性技术支撑能力,支持建设煤炭行业场景基准测试中心,为场景解决方案提供模拟测试、性能验证等服务,降低场景创新风险,支撑行业企业培育个性化场景生态。

★ 结语

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或模式调整,而是一场关乎煤炭行业发展理念、生产方式、产业生态的系统性变革。《意见》的出台,既锚定了煤炭行业安全保障、绿色转型、智能升级的核心目标,又精准破解了行业创新活力不足、供需对接不畅、转型动力不强等堵点难点,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煤炭行业落实《意见》要求,关键在于以场景为纽带,打破行业壁垒、激活创新活力、凝聚协同合力。未来,应坚持政策引领、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开放共享的原则,加快构建全链条、多层次、高水平的场景培育与开放体系,推动新场景从 “试点突破” 走向 “全面普及”,从 “行业内循环” 走向 “跨领域协同”,让场景成为驱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 “双碳” 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丨煤科总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8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期刊简介

《智能矿山》(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

主编:王国法院士

刊载栏目:企业/团队/人物专访政策解读视角·观点智能示范矿井对话革新·改造学术园地、专题报道等。

投稿网址:www.chinamai.org.cn(期刊中心-作者投稿)

👉 征稿函详见链接: 征稿┃《智能矿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欢迎投稿

期刊成果:创刊5年来,策划出版了“中国煤科煤矿智能化成果”“陕煤集团智能化建设成果”“聚焦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等特刊/专题30多期。主办“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进成果发布会”“《智能矿山》理事、特约编辑年会暨智能化建设论坛”“智能矿山零距离”“矿山智能化建设运维与技术创新高新研修班”等活动20余次。组建了理事会、特约编辑团队、卓越人物等千余人产学研用高端协同办刊团队,打造了“刊-网-号-群-库”全覆盖的1+N全媒体传播平台,全方位发布矿山智能化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经验。

👉 具体详见链接:《智能矿山》创刊4周年回顾

联系人:李编辑 010-87986441

邮发代号:82-476

👉 期刊订阅详见链接:欢迎订阅┃《智能矿山》杂志2026年订阅开始了!

往期荐读

往期特刊

中国煤科特刊

陕煤集团特刊

神东专栏

重大进展特刊

露天矿特刊

理事单位特刊

红柳林煤矿特刊

创新技术特刊

创刊号

版权声明

本刊对已出版文章持有电子版、网络版及进行网络技术交流和与各网络数据库合作的权利,稿酬一次性付清,版权归本刊与作者共同所有,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