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改革潮涌处 开放海天阔——习近平总书记赴海南、广东考察并出席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纪实,文章中指出,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这次到梅州:“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逐步补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这个短板。你们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让乡镇面貌有了新的变化,要持续抓下去。” “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搞成闭门造车式的小城镇,要因地制宜、按需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市正是中国中铁参与“百千万工程”的重点城市之一。“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为梅州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在中国中铁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下,梅州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努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梅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狠抓强县促镇带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中国中铁乘势而上、担当作为,调集系统优势力量,擂响战鼓、尽锐出击,全力当好梅州“百千万工程”建设主力军。
中国中铁按照典型镇村建设“1+4+7+9+N”总体要求,对照主要目标任务清单,聚焦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因地制宜利用山水风貌、人文历史等资源,全力推动镇村风貌升级蝶变。
文化融合 打造魅力新镇
雁洋镇,作为梅州极具特色的城镇,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足球文化、禅文化以及慢生活文化资源。中国中铁负责的雁洋镇美丽入口提升项目及美丽圩镇提升项目,精准把握当地特色,致力于将这些多元文化融入城镇建设之中。对主街、民居外立面进行风貌提升,打造了乡村大讲堂、党群服务中心、体育公园等精品项目,因地制宜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圩镇环境和卫生设施不断完善。
通过这一系列改造,圩镇入口美丽蜕变,成为集休闲、运动、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不仅提升了城镇的外在形象,更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在这里,居民和游客可以在运动中感受活力,在漫步中领略文化魅力,实现了城镇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
修旧如旧 千年古镇展新姿
梅县区松口镇,是客家人下南洋开埠创业的启航地,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千年古镇,每一块砖石、每一条街巷都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在这里,中国中铁秉持“修旧如旧、精雕细琢”理念,在客家艺术与南洋风貌中融入现代设计元素,聘请具有考古经验的专业工人还原建筑外立面,完成古建筑房屋修缮44栋,建设大型停车场2700平方米、亲水码头1300平方米,做活古松口、夜松口和水松口,让千年古镇“容颜焕发”,助力打造“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
绿色转型 煤炭小镇换新衣
曾经,兴宁市黄槐镇因煤炭产业而繁荣,被称为“煤炭小镇”,如今也换上了“绿美新衣”,开启了绿色转型之路。
中国中铁突出“肌理再造、功能重塑”,整治沿线房屋1209栋,优化改造亲水公园河道1.3公里沿岸环境,积极配合优化“一路一街一园三区”空间格局,谋划配套建设乡村酒店、“军需站”和“军人餐厅”,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为小镇打造军旅特色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又一飞跃注入了“中铁动能”。
古村新生 文旅融合促发展
三河镇汇城村,三水交汇,拥有明代村落的古韵和红色基因,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村。
中国中铁对村中270栋客家古民居外立面进行修缮改造,铺就靓丽彩虹道,帮助村民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推动诗画古村走出文旅发展新路径,实现了从“荒芜村”到“网红村”的美丽蜕变。焕新后的古村落夺得了全县典型村考核“桂冠”,在美丽梅州新画卷中绽放光彩。
省门升级 展现客都新风貌
高水平建设省际交界处是中国中铁为“梅州画卷”描绘的又一篇章。
位于粤闽交界处的蕉岭县广福镇省门,是广东省对外形象风貌展示的重要窗口。中国中铁高度重视这一项目,对300米范围区域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客,为梅州以客都新风貌迎接各方来客增添浓厚一笔。
展望未来,中国中铁将继续勇担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于梅州的建设之中,在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努力打造更多优质精品工程,助力梅州苏区“融湾入海”,绘就一幅更加绚丽多彩的城乡发展新画卷。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徐曼(南方)
内容来源丨中铁南方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