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企业 > 万睿新能源20台YK105EH矿用宽体车下线 换电生态开辟矿山零碳新路径

万睿新能源20台YK105EH矿用宽体车下线 换电生态开辟矿山零碳新路径

2025年11月18日10时58分,鄂尔多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巨鼎装备厂区上装车间内彩旗飘扬、掌声雷动,万睿新能源20台YK105EH矿用宽体车在腾远煤矿、易控电子、巨鼎集团、长城重工、森特士兴等战略合作伙伴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批量下线。此次下线仪式不仅标志着万睿新能源在零碳矿山装备研发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更凸显了其联合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以换电模式为核心构建的矿山生态创新体系已进入产业化落地新阶段。

校企协同:顶尖智慧赋能矿山装备迭代

作为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与巨鼎煤机实业集团联手打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万睿新能源自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以顶尖技术突破矿山零碳瓶颈”的使命。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在新能源动力系统、储能技术及智能控制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巨鼎集团在矿山装备制造、场景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形成强大互补,为企业构建了“技术研发-装备落地-场景验证”的闭环创新机制。

“不同于传统矿山装备的简单升级,YK105EH矿用宽体车是校企协同创新的结晶。”万睿新能源负责人介绍,该车搭载的智能换电系统融合了清华大学在电池热管理、快速换电接口设计等方面的专利技术,可实现5分钟极速换电,相较传统燃油矿卡,单台车年减少碳排放超300吨,运维成本降低40%以上。这种“技术赋能+场景定制”的研发模式,彻底改变了矿山装备“重制造、轻创新”的传统格局。

生态重构:换电模式激活矿山零碳价值链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矿山行业的绿色转型已从“选择题”变为“必修课”,但传统充电模式存在的充电慢、续航短、电池寿命短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新能源矿卡的规模化应用。万睿新能源创新性地以换电模式为核心,构建起“车辆-能源-道路-云端”全链路技术体系,实现了矿山能源生态的系统性重构。

在该生态体系中,换电站并非孤立的能源补给节点,而是与“风光储充运”一体化运营模式深度融合。依托鄂尔多斯丰富的风光资源,万睿新能源规划建设的能源微网可实现绿电的就地生产、存储与消纳,换电站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与云端平台联动,实时匹配矿卡运营需求与能源供给节奏。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新能源矿卡的能源补给痛点,更形成了“绿电生产-装备使用-碳资产沉淀”的价值闭环,使矿山运营从“高碳消耗”转向“零碳增值”。

“换电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了车辆与能源的绑定关系。”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表示,万睿新能源通过统一电池标准、构建共享换电网络,将电池变为可循环、可调度的“移动储能单元”,既降低了矿山企业的购车成本,又通过峰谷电价差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为矿山行业的零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产业协同:构建零碳矿山生态共同体

此次批量下线的YK105EH矿用宽体车,既是万睿新能源校企合作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其产业协同能力的有力证明。通过与易控汽车电子、长城重工、金龙重汽等产业链伙伴的深度合作,万睿新能源构建起“技术研发-装备生产-场景应用-生态服务”的零碳矿山产业生态。

据了解,该批矿用宽体车将优先交付鄂尔多斯腾远煤矿投入使用,后续万睿新能源将根据矿山运营数据持续优化车辆性能与换电服务,逐步实现“无人化驾驶+智能换电+绿电补给”的全场景运营。按照规划,未来3年万睿新能源将进一步扩大换电网络覆盖范围,推动零碳矿山解决方案在全国露天矿山的规模化应用,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零碳矿山综合运营服务商。

在当日举行的活动中,相关领导表示,万睿新能源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更为全国矿山行业的零碳发展树立了标杆,推动零碳矿山产业生态的构建与发展。

从校企合作的技术突破到换电模式的生态创新,万睿新能源正以创新为笔、以生态为墨,在矿山行业的零碳转型画卷上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此次YK105EH矿用宽体车的批量下线,无疑是这场绿色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也预示着中国零碳矿山产业即将迈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