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建好房子不忘补短板丨社评

建好房子不忘补短板丨社评

好房子已经从理念转化为现实路径,在今年的好房子科技展上,一批企业、科研院展示了各自向“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方向转型的最新成果。

从各家企业、单位展示的最新成果看,这场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的住房消费升级之路,正在为好房子的技术发展提供用武之地,好房子已不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优化,而是更突显人们安身立命之所、生活方式之器的新质。在新住宅规范和新技术的托举与赋能下,好房子因为品质提升而直接保障老百姓的家庭生活质量以及财富保值。对于好房子来说,不仅是好配套、好设计、好服务,更是好材料、好施工,让每一套住房的品质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可喜的是,这些年,我国建筑领域的科技突飞猛进,突破了“卡脖子”技术,从过去的跟跑、并跑,到现在的领跑。曾经,作为建筑行业数字化的底层BIM软件平台,长期依赖于外国,但现在我们已经突破技术壁垒、闯出自主的新天地。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建造,拥有了更厚的技术家底、更高的技术起点、更好的发展条件,完全更有能力统筹好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

我们认为,好房子建设不仅关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切实践行。在好房子发展进步迅猛的当前形势下,我们建议,要同步关心和抓好两个民生与发展的关键性协同工作。

一是各地都在出台好房子的建设指引,在建设标准上,各地除了着力于落实好房子的安全、舒适、绿色和智慧要求外,也要重视以“一老一小”服务优化、智慧社区建设等为代表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要满足不同群众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需求,比如,要满足无障碍、适老化的标准及全龄友好的设计要求。比如,要考虑并设置适合儿童游乐、老年人休憩的室外活动场地和室内活动空间。比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社区失能照护设施与服务供给。另外,对老房子也要改造成好房子的部署也要上心,设施要进行适老适幼设计与安装。之所以强调这些“关键小事”,是因为过去的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局限于发展阶段的认知与水平,在这些方面多有缺失,现在全国各个城市正在补足社区养老服务短板,但据我们的调研,这项工作目前开展难度大,进展并不理想。只要这个短板一天没有补上,就无法实现增强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目标,进而会影响到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建设水平和发展步伐。相比而言,现在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经济基础,都比过去具有全方位的优势,可以不用再给后人留下短板。这方面可以借鉴“卡脖子”科技攻关的思想和决心,有了方向、方法,只要下决心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关键的是担当。

二是建筑企业是好房子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最强保障。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业企业168011家,而自2020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6%以上。建筑企业可以说为我国经济发展、民生工程乃至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它们也有迫切的贷款融资诉求,比如希望融资工具能够创新、信用修复能有机制和行业出台扶持政策。例如,在供应链金融产品上,有关部门可以指导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建筑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以政府项目应收账款为质押,提高授信灵活性。例如,扩大定向降准政策覆盖范围,对承接政府项目的企业给予专项再贷款支持。例如,针对行业性流动性风险,对短期非恶意逾期记录予以容错处理,建立“信用缓冲期”避免“一刀切”抽贷。在行业扶持政策方面,它们也希望推动地方政府将财政支付时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缓解企业垫资压力,以及推广电子保函替代保证金,减少资金占用。

这些“关键小事”,与好房子建设也紧密关联。当各方共同携手将好房子的发展目标变为幸福指数之际,当房地产兴起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之期,当全行业阔步走在高质量大路上之时,也不妨多倾听群众和市场的合理诉求,将各方的磅礴力量与急难愁盼统筹兼顾起来综合破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此文刊于中国房地产报11月17日01版 责任编辑 何可信)

值班编委:苏志勇

流程编辑: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