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高耸的烟囱吐出滚滚浓烟,污黑的厂房与黄黑相间的粉尘交织,成为钢铁行业象征性的写照。然而,在防城港市,一场以“超低排放改造”为核心的“绿色革命”正在重塑钢铁行业的形象。
近年来,防城港市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目前,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并于今年8月1日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示。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也已完成超低排放全流程改造,在今年10月29日通过专家现场审核。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防城港市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正是围绕这一理念,通过系统性的技术升级和综合治理,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大目标。
超低排放改造将减污作为首要任务,瞄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近年来,防城港市钢铁企业重点实施焦炉、烧结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改升级,采用活性焦脱硫、静电和覆膜滤料袋式除尘、SCR深度脱硝等先进技术。经过改造,钢铁企业的排放口污染物浓度低于国家最严标准,实现了清洁生产,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均达到超低排放水平。这一改变,有力守护了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使得防城港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钢铁企业作为碳排放大户,降碳成为关乎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超低排放改造涵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并延伸到流程变革。防城港市钢铁企业采用焦炉及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减少源头碳排放;高炉热风炉、轧钢加热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高炉、焦炉、转炉煤气综合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电弧炉短流程炼钢,降低对长流程的依赖;探索氢冶金等前沿技术,从源头上实现低碳冶炼。同时,全面普及余热余压回收、绿色能源运输等节能技术,减少对外部能源依赖,从全过程降低碳排放。
“绿色钢厂”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这场革命从厂房内部延伸到整个厂区。防城港市钢铁企业通过大面积厂区绿化,打造“钢铁花园”。利用临港工业的得天独厚优势,钢铁企业散货原料从码头直卸进入钢厂仓库,产品也从成品码头直接出港。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封闭原料大棚机械化料场实现了“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如今的钢铁巨兽披上了绿色的衣装,厂、城、环境和谐共生。
环保投入并非只是成本,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投资。超低排放改造倒逼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先进的环保设施稳定了生产,降低了物料损耗和环保税负。同时,绿色低碳产品成为赢得高端市场的“通行证”,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这场“绿色革命”的开展,已经收获显著成效。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超过70%,吨钢综合能耗降低15%,厂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5%。卓越的环保绩效,让这两家企业获得了政策倾斜和信贷支持,高端绿色产品订单同比增长20%,真正实现了“涅槃重生”。
来源丨防城港日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