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11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在江西九江召开2025年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农业农村信息中心系统负责人、行业专家及相关企业代表参会。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有关智慧农业和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以推进人工智能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为主题,通过交流互鉴、凝聚共识,进一步深化部省协同机制、强化政企合作纽带,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农业发展的探索实践与未来发展。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作指导讲话,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以“加快人工智能应用 赋能智慧农业发展”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在诸多案例中首先介绍了中联智慧农业,并对公司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水稻生产数智化转型的成果表示高度肯定。
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名誉院长曹卫星教授围绕智慧农作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作专家主题报告,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涉外处处长刘晓斌围绕“云上赣农”平台建设运行情况作专题介绍。
河北、山东、四川、云南4个省份农业农村信息中心负责人及安徽省芜湖市、重庆市潼南区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作典型发言。在安徽省芜湖市的汇报中,中联智慧农业作为智慧“芜湖大米”的唯一技术服务单位,其工作获得了充分认可。公司通过全流程的技术跟踪与服务,以数据驱动生产决策,有力推广了当地水稻数字化种植模式。
会上发布了智慧种植、智慧施肥、智能农业保险等领域的10个农业人工智能大模型,中联智慧农业总经理姚晓翔受邀参加发布仪式。
在此次农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布活动中,中联智慧农业研发的“云耒”农业大模型率先亮相。该模型采用云边端协同的混合架构,依托中联重科软硬件体系,整合千万台智能农机作业数据、超千万亩农田管理数据,以及气象、市场、物联设备等多维数据,形成覆盖全场景的数据模型。基于此,构建起多源数据融合的智能引擎,通过开放式MCP协议融入中联智慧农业软件以及微信的服务生态,可为农户随时随地提供农业生产经营全场景服务。目前,已在湖南、安徽等地的超千万亩次水稻种植中广泛应用,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会议强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农业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决策部署的迫切要求,是培育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站在数智化浪潮与智慧农业发展的历史交汇点上,部省中心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在农业农村领域深度融合应用,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农业”应用场景,着力构建智慧农业建设开放共享创新生态,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新闻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