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水利部制定的行业标准《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技术规范》(SL/T 852—2025),已于近期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1月28日起实施。
标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标准共7大部分,分别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资料收集与底图制作、河湖管理范围线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标识、划定成果整理归档等。
为什么划定河湖管理范围?
河流、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河道及堤防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是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维护河湖行蓄洪空间、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什么是河湖管理范围?
河湖管理范围是为维护河湖行蓄洪空间和防洪安全,统筹兼顾供水、生态等功能,满足河湖管理需要,依法依规划定的河流、湖泊区域。
标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水法、防洪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河湖管理范围应依据流域和区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明确的防洪功能定位、遵循洪水演进与河湖演变的基本规律进行划定,不应缩窄行蓄洪空间。
有堤防段河湖管理范围怎么划定?
应以堤防背水侧堤脚线为基准线,向陆域延伸至堤防背水侧护堤地外边界划定管理范围。
有堤防河段管理范围示意图
如何判断是否为有堤防段?
作为河湖管理范围划定依据的堤防:以流域和区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为依据,在河流两侧、湖泊沿岸修建的用于抵御设计标准洪水、保护沿岸防洪保护区防洪安全的堤防。
无堤防段河湖管理范围怎么划定?
以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洪水位与陆域的交线为基准,向陆域延伸一定范围划定管理范围。
流域和区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已明确防洪标准或具有设计洪水的河段,可依据设计洪水位划定管理范围。
未明确防洪标准以及设计洪水的河段,应依据历史最高洪水位划定管理范围。
无堤防河段管理范围示意图
哪些不属于可以作为
河湖管理范围划定依据的堤防?
在河湖内洲滩民垸上建设的矮圩、子堤、围埝、生产堤、民垸堤等圩堤,码头、港口、堆场等建(构)筑物不应作为依据。
河流源头、河口,山洪灾害防治区内
河流如何划定管理范围?
河流源头应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对于冰川末端分支、坡面汇流沟道、沼泽湿地、辫状水系等形成的河流源头区域,宜考虑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等要求,分析划定管理范围线。
无堤防入海河口段的管理范围划定,应依据历史最高洪(潮)水位或设计洪(潮)水位对应的两岸淹没线,同时满足流域防洪规划、河口治理规划等明确的行蓄洪、容沙、纳潮空间要求。
对于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河流的管理范围划定,应考虑沿河居民聚居区及下游地区防洪安全、山洪携带物源等影响,适当提高标准。
河湖管理范围线衔接要注意什么?
上下游、左右岸的划定精度应统一,整合形成连续的管理范围线及管理范围。
河流上下游相邻部分,干支流交汇部分,河流与河流、河流与湖泊、河流与水库库区交叉重叠部分,以及河流与拦河、穿堤建(构)筑物的交叉部分等,应进行管理范围线的衔接。
河湖管理范围划定还需要注意什么?
不应故意避让村镇、农田、基础设施以及建筑物、构筑物等,降低防洪标准缩窄河湖管理范围。
河湖内承担行蓄洪任务的洲滩民垸,应划入河湖管理范围。
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可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湖生态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等,向陆域延伸划定河湖管理范围。
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怎么管理、怎么使用?
河湖管理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并向社会公告,成果录入“全国水利一张图”,实现数字化管理。河湖管理范围线是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控的边界线,严禁违法违规侵占破坏河湖。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