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强 中房报记者 李叶丨北京报道
一纸自律处分决定书,与一份IPO过会结果公告,在202511月上旬,同时出现在陕旅集团的面前。
前者涉及这家陕西省文旅龙头,因未能按时披露年报而受到诫勉谈话,并被要求限期整改;后者事关旗下旅游业务核心资产——陕西旅游的沪市主板上市事宜,长跑年终于闯进了注册关
母子公司的两则消息,一忧一喜,形成微妙对比。只不过,母公司基础信披的再度失守,为正处于上市缄默期的子公司投下一道阴影。
在这场资本盛宴即将开启的时刻,作为母公司的陕旅集团面临的,或不仅是子公司即将闯关成功的喜悦,更是对自身内部治理水平和信披管理能力的深刻拷问。
━━━━
屡遭警示及自律处分
1110日,总资产近550亿元的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旅集团)公告称,收到来自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出具的自律处分决定书,对公司予以诫勉谈话
协会责令陕旅集团对暴露出的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并限期向协会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遭自律处分背后,是陕旅集团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鉴于其不具有主观恶意,且积极采取有效补救措施,于202515日补充披露,故对公司减轻处理。
本次书面警示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管理、生产经营及偿债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陕西旅游解释称。
陕旅集团2024年年报注定命途多舛。法定披露截止日是202530日,但它却姗姗来迟了半个月。这次延迟看似是技术性失误,背后却是一场审计机构的接力赛
2025月,陕旅集团宣布,将财报审计机构从亚太(集团)会计所更换为北京兴华会计所。然而,这仅仅是开始。两个多月后的27日,公司再度公告,因与原审计机构中兴财光华会计所合约到期,改聘大信会计所担任2024年财报审计机构。
此时,距离年报法定披露截止日(202530日)只有短短天。
临期更换审计机构的结果是,陕旅集团在30日向广大投资者致歉,称审计工作未达进度,无法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外界始料未及的是,临期聘任的大信会计所难当大任,双方合作时间仅维持了半个月。
15日,在迟来的年报披露的当天,陕旅集团称,因大信会计所未按计划进度完成审计工作,双方协商一致停止合作。幸而紧急聘请了北京精勤成思会计所救火,这才让年报延迟了半个月后终于面世。
短短个月内,陕旅集团审计机构三易其主。如此频繁的更换,在大型国企中并不多见,致使年报延期之余,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财务核算基础或内部协同效率的薄弱。
遗憾的是,这种内部管理的疏漏并非孤例2025月,陕旅集团就曾受到债券业务自律处分,因在相关债券发行中向投资者变相提供财务资助,干涉发行利率;未真实、准确提供相关资料等违规行为,被交易商协会予以严重警告
早前的202410月,公司还因2023年年报披露不准确,涉及单一指标的金额前后相差数亿元,以及财报中数十项内容的事后更正,收到上交所债券业务中心的书面警示。
陕旅集团每次的回应都迅速而诚恳,表示高度重视成立整改小组,并加强学习。但承诺言犹在耳,新的违规行为却依旧发生。
外界不禁担忧,其整改是否只停留在纸面,未能触及公司治理筋骨。对于一家立志将核心资产推向公开市场的企业集团而言,稳定、透明的信息披露是取信于投资者的基石。这块基石一旦松动,市场对其整体管理能力的信任也将大打折扣。
━━━━
子公司IPO"提交注册"
与母公司屡遭自律处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子公司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旅游)的资本之路,在历经波折后终于见到了曙光
202511日,陕西旅游的沪主板IPO申请通过上市委审议,次日进入提交注册阶段
这一刻来之不易。陕西旅游上市征程长跑年,如同一场马拉松。2020年,公司首次递交招股书,却因中介机构问题被迫中止;2022年,公司又在行业低谷期,无奈主动撤回申请;直至2023年末,公司重整旗鼓,再度启动IPO,并于次年完成上市辅导,走到了今天。
对陕旅集团而言,陕西旅游是其旅游业务的重要经营主体之一,承载着集团优质的运营性资产。其核心业务有三块:一是以被誉为陕西旅游金名片的《长恨歌》等为核心的大型实景旅游演艺;二是运营华山、少华山等知名景区的索道业务;三是以仿唐歌舞宫廷晚宴为特色的唐乐宫餐饮。
疫后旅游业的强劲复苏,直接反映在陕西旅游的财务报表上。公司从2022年归母净亏损7200余万元,迅速扭转为2023年盈利4.27亿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进一步增长至5.12亿元。
不过进入2025年,受极端天气多发等因素影响,陕西旅游的业绩有所下滑,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69亿元,同比下滑26.93%
放眼全年,公司预计2025年度的收入将在9.51亿元至11.17亿元,同比下滑11.54%24.69%;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71亿元至4.36亿元,同比减少14.8%27.5%
此番赴沪主板IPO,陕西旅游计划募资15.55亿元资金用途清晰勾勒出其未来的扩张路径——大部分将用于建设类项目,包括利用其中7.29亿元建设泰山秀城(二期)1.39亿元建设少华山南线索道;其余部分则用于收购股权,如收购太华索道、瑶光阁等项目股权。
这份募资投向计划,显示了公司意图进一步掌控核心景区交通命脉、深化演艺优势的战略雄心,当然也引起了监管层面的关注。在上市委会议上,陕西旅游就被重点问询了建设泰山秀城(二期)项目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及相关风险披露是否充分。
━━━━
经营业绩"变脸"
此时冲刺IPO,陕西旅游面对的是一个颇为拥挤的赛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10多家文旅企业排队寻求上市。
这些与陕西旅游背景相似的地方文旅平台,在熬过疫情寒冬后集体涌向资本市场,预示着这场IPO之争将异常激烈。
在这场竞争中,作为母公司的陕旅集团,自身也面临着一定经营业绩压力。根据2025年三季报,陕旅集团在前九个月出现2.82亿元的净亏损,与去年同期盈利1.4亿元相比,业绩大幅变脸。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5亿元,与上年同期的20.2亿元形成反差。
这些数据背后,是陕旅集团作为省级文旅投融资平台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集团承担着整合全省旅游资源、投资开发重大项目的使命。截至2025月末,公司合并口径的有息债务余额超过300亿元,已发行包括“23陕旅05”“24陕旅01”“25陕旅Y1”等在内的多只债券,单只规模常达数亿元,呈现发新债还旧债的循环模式。
另一方面,陕旅集团部分业务板块处于承压态势,如房地产业务在目前行业销售仍未显著好转的情况下,尽管收入规模已大幅压降,但存量项目未来仍面临去化压力
陕旅集团房地产收入主要包括商品房销售收入和转让自持土地收入。2021年,房地产业务曾为其贡献超15亿元收入,占比一度接近四成。至2024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业务的收入已骤降至1.37亿元,占比仅为2.3%
目前,陕旅集团房地产业务在建项目主要为三亚春瑞地产项目,总投资高达45亿元,公司计划年内完成回款。与此同时,陕旅集团还有一笔总投资43.6亿元的拟建房地产项目——民航西关基地棚改项目,建设周期为2024月至202612月。
2025月,东方金诚在陕旅集团2025年度相关评级报告中指出,陕旅集团房地产开发项目去化率仍较低,未来销售去化压力仍较大。同时,公司全部债务整体增长且总额较高,在建项目尚需投入规模较高,对外部融资存在依赖。
在此背景下,推动陕西旅游上市,对陕旅集团而言具有超越单纯融资的战略意义。这不仅是将最优质的资产推向市场、实现价值发现,更是激活一个独立的直接融资平台,从而优化集团整体的债务结构,为集团减负
不过,手握稀缺的旅游资源,却常被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扩张中累积的债务拖累,是诸多地方文旅平台共同的缩影。这些平台渴望借助资本市场的东风实现蜕变,却又在规范治理的内功修炼上屡屡失分。
如今,子公司陕西旅游上市近在咫尺,这或许是陕旅集团破局的关键一步。但资本市场给予的不仅是发展的资金,更是审视的目光。
这家550亿元级文旅航母,能否借此契机修复内控及信披方面的裂痕,以一家现代公众公司母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将成为其未来能否载誉远航的关键。
值班编委:苏志勇
责任编辑:马琳 徐汇清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