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全国职工
“文化创意、岗位创新、管理创效”大赛
在北京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共吸引
28个行业、1242项成果参赛
由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车辆段选送的
《CR200J型动车组集控试验装置》和
《160动集车车下逆变电源
试验装置电源控制柜》
荣获“岗位创新”赛道三等奖
福州车辆段检修车间素有技术创新的传统,长期以来鼓励职工围绕实用工具与作业方法开展“微创新”,形成了改进工具、自编口诀、新作业法、检修经验等一系列多样化成果。这些成果既凝结着一线职工的智慧,又直接服务于现场作业,成为提升检修质量的有力支撑。
“为什么坚持鼓励职工创新?”面对大赛评委的提问,项目负责人、车间副主任林键讲述了一张“逆变器返修单”背后的故事。
两年前,动集车在高级修程中频频遇到技术挑战,部分隐性故障难以快速精准定位,成为影响检修效率和稳定性的一个“堵点”。
一次讨论会上,当大家在“向上求助”与“自主攻关”之间争执不下时,车间果断决定组建一支青年攻坚力量,对“160动集车车下逆变电源试验装置电源控制柜”展开技术攻关。
历时近三个月,第一代产品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团队精益求精,收集现场反馈后随即启动二代升级。这项“小创新”也带来“大效益”:以长编动集车D4修逆变电源检修为例,拆接线次数从每列1152根次锐减至62根次。
车间趁热打铁,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全面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在电器检修工班长李健的带领下,工班开始对新挑战展开攻关。他们灵活运用PLC、触摸屏、电源模块与航空插头等常见元器件,研制成《CR200J型动集车集控试验装置》,将试验时间从50分钟压缩至15分钟,效率提升超70%。凭借扎实成效,两项成果双双获得推荐,成功拿到全国大赛“入场券”
福州车辆段检修车间是一支年轻队伍,职工平均年龄31岁,“90后”“00后”是岗位主力。他们以青春为底色,将前沿视野与专业知识融入工作日常,在平凡岗位上迸发出敢想敢试的创新锐气。
在这里,创新体现在每一次琢磨、每一次讨论、每一次实践中。
车间青年们聚焦现场
用一个个“小创新”解决“大问题”
让改进实打实地呈现在
每一条线路、每一颗螺丝上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江西记者站(南昌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视频:李一民 左鸿文 刘斌 俞照 林如珺 张龙富 余玥玥
编辑:金炫美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