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陈宇
今年10月,特朗普政府以罕见效率推进其关键矿产合作战略,先后与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签署了一系列关键矿产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这一系列动作密集而精准,标志着美国正通过外交手段加速构建一个“去风险化”的关键矿产供应网络。从在澳大利亚的巨额投资到与日本的框架协议,美国试图在短期内锁定资源渠道,中长期内重塑全球矿产供应链格局。这场横跨多国的“矿产外交”不仅反映了美国对资源自主的迫切需求,更揭示了全球资源竞争已进入新一轮加速期。
美澳矿产合作新模式
10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到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签署《美澳关键矿产与稀土开采及加工供应保障框架协议》,这不仅是简单的资源合作,更是美国构建盟友供应链体系的核心举措。根据协议,美澳两国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各自投入至少10亿美元,用于支持总额达85亿美元的两国优先关键矿产项目。协议内容显示,合作范围远超传统资源贸易,涵盖了从勘探到加工的全产业链。两国将成立由美国能源部长与澳大利亚资源部长共同牵头的“美澳关键矿产供应安全响应小组”,负责识别优先矿产种类与供应薄弱环节。
这一合作模式的特点在于,美国政府以融资为杠杆,直接获取资源权益。作为提供融资的交换条件,美澳两国政府将获得相关设施的部分“所有权”,并享有“承购权”,这实际上保证了这些设施的部分产出将定向供应给这两个国家。尽管该协议提及“供应链各环节”投资,但美国更希望掌控资源与技术,澳大利亚可能主要扮演“原料提供者”角色。
在东南亚地区的布局
在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矿产资源合作中,美国采取了两条略有差异但又互补的合作路径。1026日,美国和泰国两国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47届东盟峰会及相关会议期间签署《泰王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在全球关键矿物供应链多元化与促进投资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主要目标是加强两国在关键矿物供应链上的合作,促进在勘探、开采、加工、回收等领域的贸易与投资,并鼓励发展泰国本地的加工产业和价值链,而非仅仅出口原料。合作方式包括分享知识技术、能力建设、鼓励两国企业投资合作等。备忘录提及,美国企业期望在投资泰国境内的关键矿产资产时获得优先权。
10月26日,特朗普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吉隆坡签署了《关于关键矿产的谅解备忘录》,马方承诺不禁止或限制对美出口关键矿物,双方将合作发展马来西亚本土的关键矿产产业,美企在投资相关资产时可获得优先权。可以看出,马方拥有的关键矿产资源成为美国争取合作的基础,美国的合作重点更为注重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并试图通过技术援助和投资,将马方纳入其关键矿产供应链体系。
以往,美国政府借助投融资手段在全球关键区域“拿矿”,尤以非洲和拉美等“全球南方”国家为重点,但此次在东南亚地区的布局,表明该地区在美国的关键矿产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美日“资本+技术”矿产协作
10月28日,特朗普在访日期间与日本方面签署《日美关键矿产合作框架协议》,体现了两国在供应链安全方面的共同关切。该协议旨在通过开采和加工确保关键矿产的稳定供应,核心是结合日本的技术优势与美国的资本实力,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协议内容包括数据共享与标准协调,双方将共享勘探数据、统一环保标准、协调矿产出口规则。这反映了美日试图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来增强对全球关键矿产市场的影响力。
日本作为全球高端制造业强国,在矿产资源精炼技术和资源回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美国则主导规则制定与资金支持,通过《国防生产法》提供低息贷款,并推动私营企业合作。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使双方合作在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构建上具有独特竞争力。
美国与上述四国的矿产合作是其全球布局的组成部分
上述特朗普政府一系列的外交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精心构建的多层次关键矿产合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双边协议与“矿产安全伙伴关系”以及“四方关键矿产倡议”等多边机制相互嵌套并互为补充,形成一套系统性方案。
在与澳方的合作中,美国的金融机构通过扩大投资、提供贷款等方式,为美国企业与“可靠的国际矿产供应国”合作的相关矿产项目提供支持。这种由政府提供融资保障的合作模式,降低了美国企业的投资风险,提高了其获取海外矿产资源的能力。
在规则制定层面,美国正积极推动以西方标准为核心的矿产认证体系。“矿产安全伙伴关系”已逐渐向规则制定实体转变,其要求合作国在矿产项目上采用更高的环境、社会、治理标准,强化对矿产品从开采到加工全链条的责任监管。这些标准增加了竞争对手的运营成本和合规负担,成为排挤竞争对手企业和项目的“软性壁垒”。通过规则制定权争夺市场主导权,已然成为美国关键矿产战略的重要支点。
综上,美国此番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广泛密集合作,是其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深远考量。特朗普政府意识到,单纯依靠国内开发无法满足全部需求,而完全依赖海外市场又存在较大风险。因此,通过外交手段构建排他性供应链已经成为其战略核心。
作者 | 周匀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
免责声明
上述内容仅代表研究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研院观点和立场,并非给他人所做的操作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众号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导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Email: mr@minmetals.com 长按、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中查找“金属矿产”关注。主编:金志峰责任编辑:陈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