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控制性工程沱江特大桥主梁顺利合龙,为成渝中线高铁建设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沱江特大桥全长1252米,主桥上部结构为主跨320米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边跨72米钢箱-混凝土混合箱拱。
创新设计
大桥所处位置沱江两岸地层以泥岩和沙岩为主,地基承载能力较差,考虑沱江未来的通航需求,大桥尽量减少桥墩设计,减小对河流通航和行洪的影响,因此不宜采用常规有推力拱桥,以及梁式桥等设计方案。
中铁二院技术团队反复调研论证,创新设计了飞燕式双排支座无推力拱桥结构体系,在该结构体系下深化研究后又创新设计了“钢箱-混凝土混合边拱+钢管混凝土主拱+双边箱钢梁兼做系杆”组合结构拱桥,是世界最大跨度无推力组合拱桥。“无推力”组合结构,是通过内部结构(即钢主梁)将拱脚产生的巨大水平推力相互抵消,不对桥墩或地基产生水平推力,解决了地基无法承受巨大水平推力的难题。
精准合龙
本次大桥主拱提升合龙是形成“无推力”组合结构的最后一环,也是全桥建设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环节,堪比“空中绣花”。大桥犹如“巨弓”横跨沱江,桥面是“弓弦”,桥拱是“弓身”,本次合龙的就是桥面“弓弦”最后一小段20厘米的“缝隙”,通过引入自动化监控、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虚拟拼装技术,反复模拟演练,实时采集受力与位移数据,精准提升速度与姿态,首次采用5000吨级水平张拉强迫合龙措施,调节受力结构,让最后这一小段“缝隙”合龙到位,使得大桥先拉紧再锁死,桥面和桥拱形成一个整体“巨弓”,达到受力平衡和大桥的结构稳定。
提供示范
通过大桥合龙形成的“无推力”自平衡稳定结构,在均衡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上实现了“最优解”,具备“高速度、小边跨、大刚度、低温敏、高平顺、强组合”等特点,大桥构思巧妙、结构新颖、造型优美,并与桥址环境协调,该桥结构体系为首次在高速铁路桥梁中应用,为将来中等跨径高速铁路桥梁选型提供了新方向
大桥的顺利合龙,为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中铁二院将始终立足成渝、服务成渝,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市政、生态环保、城市更新等多领域多板块不断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助力和支撑。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张舒(二院)
内容来源丨中铁二院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