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如同医者治病,需要准确识别风险、科学判断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事故。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体现了系统观察、全面感知、深入分析和精准处理的智慧。将其运用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可以形成“观其形、听其声、究其因、施其策”的闭环管理机制,为工程安全筑起牢固屏障
望:察形观态,识别风险先兆
“望”在中医里是观察患者的气色和形态,在工程安全管理中则是指通过视觉检查,发现现场环境、设备状况和人员行为中的安全隐患,这是风险识别的第一道防线。
怒江桥项目部领导班子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联合对项目部内外业进行检查。
观察环境变化,洞察潜在隐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天气状况以及材料堆放方式,都可能隐藏安全风险:深基坑边坡的细微裂缝可能预示坍塌,脚手架立杆不垂直可能引发倾覆,雨季临时电线接地不良容易导致触电。就像医生通过舌象判断病情,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必须留意各种异常迹象——塔吊基础是否积水过多,临边防护是否完好,动火作业区是否清理干净。例如,2025年6月19日,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水月寺镇出现大暴雨,水月寺镇南对河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巡查发现涨水1米多并及时上报,成功避免了山洪灾害,这正是“望”的敏锐观察发挥了作用。
观察行为表现,发现管理漏洞。作业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反映安全意识: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特种作业无证操作、交叉作业协调不当,这些都如同患者的“病征”。通过观察工人是否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机械操作是否符合规程、应急预案演练是否到位,可以评估安全培训效果和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如同医生通过体态判断健康状况,管理者要从群体行为中发现习惯性违章的苗头,及时制止,防患于未然。
闻:倾听声音,拓宽信息渠道
“闻”在中医里是听声音、辨气息,在工程安全管理中则是通过倾听各种声音和信息,觉察设备运行、人员反馈和环境变化的异常,建立全面的隐患感知网络。
桥科院监理在平陆运河项目部进行具体检查。
听设备声响,判断机械状态。施工机械的运行声音直接反映其工作状况:塔吊齿轮箱的异响可能表示轴承磨损,混凝土泵的压力异常声音可能预示管道堵塞,电焊机的爆鸣声可能提示短路风险。就像医生通过呼吸声判断肺部功能,设备管理人员需要熟悉机械的正常声音,通过声音变化及时发现故障。在我们一座桥梁的施工中,一位老电工从振捣棒的细微杂音中听出电机绝缘老化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了漏电事故,体现了“闻”的实用价值。
听各方意见,汇集安全智慧。一线工人的反馈、班组长的汇报、监理的提醒都可能包含重要安全信息:木工反映模板支撑卡扣易松动,可能涉及材料质量问题;钢筋工提到夜间照明不足,可能增加高处坠落风险;周边居民投诉施工噪音异常,可能与违规夜间作业有关。善于倾听的管理者就像耐心听取患者描述的医生,既要重视专业判断,也要关注一线经验。通过安全例会、意见箱、个别交流等方式,广泛收集各方反馈,形成群策群力的安全管理氛围。
问:深入探询,追溯问题根源
“问”在中医里是询问病史、探究病因,在工程安全管理中则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层层深入分析隐患产生的原因,避免简单处理表面问题。
9月1日,成渝中线项目部对井口双线特大桥进行钢筋绑扎检查。
询问关键环节,找出流程缺陷。发现安全问题时,要深入追问以找到根本原因:脚手架搭设不规范,要问“方案是否经过审批”“人员是否接受培训”“验收是否严格”;存在高处坠落隐患,要问“安全交底是否具体”“防护设施是否按标准设置”“应急预案是否可行”。如同医生询问发病经过,安全管理者可以运用“5个为什么”方法追根溯源——是制度不完善、培训不到位,还是监督缺失,从而防止问题重复发生。
询问责任人员,检查履职情况。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责任落实,提问是检验责任是否到位的有效方式:问项目经理“安全投入是否充足”,问安全员“隐患整改是否闭环”,问班组长“班前安全提醒是否针对当日风险”。通过针对性的询问,既能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也能发现责任体系的漏洞。就像医生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以寻找病因,管理者要通过提问厘清责任,确保人人明责、尽责。
切:精准施策,提升管控效果
“切”在中医里是诊脉定方,在工程安全管理中则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精准采取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管控,实现针对性治理。
班前工人互相整理着装。
把握风险等级,分级应对。工程风险有轻重缓急,要像医生区分急症、慢性病一样处理:对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风险,必须立即停工整改,采取加固、监测等应急措施;对一般风险(如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可通过教育、限期整改解决;对潜在风险(如季节性灾害),要提前制定预案,加强监测预警。
针对管理症结,系统改进。要根治安全隐患,必须从管理体系入手:如果违章操作频发,就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实操培训;如果设备故障不断,就要完善维护保养制度;如果作业协调不畅,就要建立统一的安全交底和监护机制。如同医生根据脉象调整药方,管理者要针对“望、闻、问”发现的系统性问题,优化安全制度、完善责任体系、提升技术防护水平,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在沪渝蓉高铁V标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主通航孔桥钢梁架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布置公路桥面的安全网。
将“望闻问切”运用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实质是建立“观察-感知-分析-处理”的科学管理闭环。“望”以发现风险,“闻”以感知隐患,“问”以追溯根源,“切”以精准施治,四者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安防体系。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若能有效借鉴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既关注具体问题,又着眼整体系统,既解决眼前隐患,又建立长效机制,就能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目标,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罗梦露
文字|王 德
图片|资料图片
【相关推荐】
【安全生产大家谈】从细微处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生产大家谈】人人管安全,筑起优质高效履约的坚固长城
【安全生产大家谈】设备安全管理责重山岳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