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染白了青丝
一批老铁路人即将退休
职业生涯最后一个重阳节
是尽责,也是纪念
一起来听他们的故事
我的老伙计是机车
廖克生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宁机务段百色运用车间 电力机车司机
工龄36年
回想人生的难忘瞬间,廖克生总会说起自己火车司机职业生涯的开端——1997年,他考取内燃机车司机驾驶证并成为一名客运列车司机,值乘黔桂铁路列车。
黔桂铁路拉易回龙道紧挨悬崖峭壁,为了防止列车下坡时超速,司机一路需要谨慎操作。在陡峭的山区线路上行车,廖克生的基本功练得十分扎实,赢得工友赞赏。
2007年,廖克生开始负责值乘南昆铁路百色至威舍段的货运列车。过往的山区驾驶经验帮助他迅速适应新线路,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让他顺利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
今年11月,廖克生将要退休:“职业生涯最后一个重阳节,我要和我的机车老伙计一起护送好货物。”为安全行车近7000趟的成绩再添一笔,他心中满是期待。
我的秘诀是常学常新
梁桂山
柳州工务机械段 驻站联络员
工龄35年
在铁路施工现场与车站沟通协调,对施工机械车辆进行编组……梁桂山在驻站联络员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
工作时,梁桂山经常念叨“规章常更新,学习不能停”。翻开他办公桌上的《铁路行车组织规则》《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业务书籍,每页可见密密麻麻的笔记。
“把规章制度烂熟于心,与车站、调度等部门的沟通效率就能提高不少。”梁桂山经常与车间工友切磋理论、传授要点,是大伙儿十分信赖的老师傅。
在梁桂山看来,正是敬畏规则、持续学习的自我要求,才让经手的车辆编组和施工联络准确无误。“人老心不老。在岗一天,就做好一天的事!”又逢重阳,办公室里他的声音依然清晰有力。
我要安全服务两手抓
钟学标
南宁客运段 列车员
工龄39年
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钟学标见证了广西从“路网末梢”到“区域枢纽”的蜕变。他刚入路时,检票需要手撕票根。如今,旅客可以扫描二维码进站乘车,列车上配备的手持交互终端能完成验票、补票,还能查询重点旅客信息,做到精准服务。
“安全和服务要两手抓。”39年前,师傅的这句教诲成为钟学标职业生涯的座右铭。后来,这句话也成为他对徒弟们的叮嘱。为突发疾病的旅客寻医、全程照料独行的老年旅客、安抚哭闹的儿童旅客……每当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钟学标心中总是暖暖的。
退休在即,钟学标说:“我们多一分认真,列车就多一分安全;我们多一分贴心,旅客就多一分舒适。在岗39年,这份工作经历是我珍藏一生的精神财富。”
我放不下的是青年职工
卢志军
钦州工务段普铁桥隧车间 技教员
工龄34年
重阳佳节前夕,钦州西站货场的岗位练兵现场,一个熟悉的身影如期而至。“这里再紧一些,角度要准。”说话间,卢志军目光专注,俯身指导青年职工绑扎步行板、钢筋笼。这位即将退休的高级技师最牵挂的,是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三十四载春秋流转,卢志军将毕生心血倾注在桥梁涵洞之间。在他心中,技术永远服务于安全。凭着不服输的钻劲,他琢磨出提升角钢打磨精度的工作法、设计出保障高空除锈安全的简易吊篮……这些源自现场实践的“土发明”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大问题。
“一个人的技术再好,力量也有限。”这些年,卢志军培养的10余名骨干走上管理岗位,25人成为桥隧工班长,段里的大部分桥隧工都曾得到过他的悉心指点。“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职工‘推前浪’,铁路的未来会更美好。”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向默默奉献的铁路人
致敬!
策划:李雪琪 曲泊宁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广西记者站(南宁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董畅 廖景芝 陆莹 劳福宁 黎姣 龚兆明 童威维 李京桧 苏恒钰 谢四海
编辑:李雪琪
审校:李孝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