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载初心如磐,他以隧道为卷、盾构为毫,于地底深处默默勾勒城市的地下动脉。从普通技术员到“地铁猛将”,刘波用坚实的脚步丈量成长:60公里掘进20余项荣誉15项省部级工法……数字背后,是他对“敬业奉献”最硬核的诠释。
匠心为尺,在岩层深处打磨“四无”隧道
“隧道是城市的血脉,我们每快一天,城市就早一天畅通。”这是刘波常挂嘴边的话,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他始终坚守施工一线。在深圳地铁9号线,他连续29天驻扎井下,与团队攻克了国内首例“洞内拆机”难题,让80米长、421吨重的盾构机“金蝉脱壳”。他参与并率先提出“四无”精品隧道理念,推动“曲线整体始发”“多道注浆”等技术落地,累计完成盾构区间掘进超60公里,所参与和负责的项目先后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广东省平安工地”等称号。
精准为刃,在破解难题中淬炼先进标准
面对芳白城际项目富水砂层、上软下硬地层交错分布等难题,刘波创新提出“双控四调”法,将压力波动控制在0.05bar以内,最终左右线最大沉降仅1.62毫米1.67毫米,远优于控制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他的组织下,项目成功实现了连续掘进2000余米刀盘未结泥饼的行业纪录;渣土改良沉降控制仓位管理等专业能力赢得了业主和总包单位的高度认可,被作为施工模范在全线推广交流。
党建为炬,在攻坚一线照亮团队之路
作为党支部书记,刘波创建“广东省工业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推行“三带”工作法:带图纸下工地、带问题回课堂、带成果做分享。在穿越北二环的危急时刻,他组建突击队严守32关键环节,最终提前了天“零预警、零破损、零渗漏”安全穿越。项目也成为中建铁投“盾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连续年举办操作技能大赛,孵化复合型人才10余名。刘波培养的多名青年骨干已走上项目管理岗位,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十一载隧月穿梭,刘波在岩层深处书写匠心,于毫厘之间彰显精度,以党建凝聚团队,用科技赋能建造,他就是新时代基建人的生动缩影。
供稿:华南公司
作者:黄媛华 刘秋芳
编辑:刘文生
审核:李 敏 贾慧杰
我知道你“在看”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