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就明确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党通过开展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消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的影响,为党的团结统一和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历次集中教育中,我们党都强调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推动作风建设,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或专题民主生活会,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自我检视、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在党内集中教育中开好民主生活会,专门安排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环节内容,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同时还要看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在一些党组织中,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批评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主动的批评开展难。批评更多的是在特定时间、场合组织的“规定动作”,而根据实际情况、现实需要、发展要求及时主动的批评开展得不够;党组织内部、党员之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内生动力不足,存在走过场、做样子的现象。
二是坦诚相见的批评开展难。批评更多的是上级对下级的批评,而下级对上级、同级之间的批评并不多见。不少批评还是客套的、欲言又止的批评,缺少开诚布公、赤诚相见、“竹筒倒豆子”式的批评。
三是一针见血的批评开展难。批评止于表层,难以触及实质性问题,抓小放大、避重就轻。自我批评也是蜻蜓点水,多说人所周知的,少说或不说不为人所知的。
四是将批评的成果落地见效难。批评和自我批评属于思想斗争,目的在于从触动思想到转变行动。一些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开了、话说了、态表了,但在组织或个人的行为中,却没有明显改观,没有实现从言到行的转变。
破解批评难的问题,首先要深入分析批评难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其一,认识上有误区。一些同志未能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来看待,也未能深刻认识到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纠偏纠错、凝聚共识、推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另一些同志虽然理性上认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性,但思想深处又受历史上错误路线下“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影响,走到了不敢批评、不搞批评的另一个极端;还有一些同志把批评和团结对立起来,认为批评伤和气、伤感情,会制造矛盾,影响团结,损害团队形象,产生了相互批评不如相互表扬、揭露矛盾不如掩盖矛盾的心态。
其二,利益上有纠结。一些同志从个人利益得失出发来权衡要不要开展批评,一些同志批评领导怕丢位子,批评同事怕丢选票,是非面前不开口,原则问题上不亮剑,只愿当“好好先生”,维系和和气气的关系。还有的领导干部听不得批评意见,对批评者打击报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批评难。
其三,制度执行有差距。党章及党内一系列法规制度对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出明确规范、提出具体要求,为正常开展批评筑牢了制度根基、提供了法规保障。但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却存在明显的责任缺位,既不履行开展批评的政治义务,也不积极行使监督批评的正当权利,导致制度难以真正落地、发挥实效。
破解批评难,就要瞄着难点去、围着难点攻,从根本上解决影响阻碍批评有效开展的因素。
来源:求是网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