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开幕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开幕

2025年10月28日上午,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裴文田,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煤炭司副司长纪庆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党委书记李延江,原煤炭工业部老领导王显政、张宝明、濮洪九,应急管理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付建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理工大学校长葛世荣,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驻会领导解宏绪、刘峰、王虹桥、张宏、孙守仁、罗梅健,中国应急管理报社(中国煤炭报社)党委书记崔涛,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鹏,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高士岗,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范韶刚,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马刚,中国华能总工程师、华能煤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银龙,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赵福堂,淮北矿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方,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崇景以及来自波兰、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驻华使节代表、欧洲煤炭协会、中外煤炭企业家和展商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解宏绪主持。

李延江在致辞中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推动煤炭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好能源安全保障和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他强调,我国煤机装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了由制造向创造、由速度向质量、由产品向品牌的三大转变。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技术和装备、智能选煤和煤矿机器人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和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中国煤炭业界愿与国际煤炭组织、国内外企业和社会各界不断深化交流、拓展合作,共同促进煤炭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煤炭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高士岗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国际采矿展聚焦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全方位展示采矿领域的最新技术与装备,展现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的磅礴力量;践行“引进来、走出去”双循环战略,搭建国际化舞台,体现了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创新展览模式,优化观展体验,为展商和观众带来高品质、全视角的参展新体验。他表示,中国中煤围绕“煤炭”和“二氧化碳”的“炭-碳”双链,聚焦“煤-电-化-新”产业链优势,实施煤炭+煤电、煤电+新能源的“两个联营+”发展模式,加快构建“两个对冲”机制,全面推进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鲁俊岭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用能作出的突出贡献,指出,煤矿智能化建设纵深推进,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机、10m超大采高综采成套设备、300吨级矿卡等一批全球领先的标志性装备成功投用,推动煤炭工业持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他表示,“十五五”时期,煤炭行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科技创新与煤炭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他强调,煤炭科技创新与设备进步要立足煤炭行业实际,顺应国际科技发展潮流,加快推动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夯实煤炭基础保障和系统调节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裴文田在致辞中全面总结了“十四五”时期煤矿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成就,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推动煤炭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他强调,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坚持文化引领、执法倒逼、科技兴安、智慧强安、服务助安,始终把科技创新、装备提升、智能化建设作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关键抓手,大力推进发展矿山安全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他指出,中国国际采矿展有力推动了世界煤炭领域理念融合、政策沟通、贸易畅通和煤机技术装备务实合作,已成为世界煤炭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展览会,成为加强国际煤炭行业交流合作、促进煤炭科技装备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纽带。

随后,华建敏宣布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展开幕。

本届展会以“新质赋能、智启未来”为主题, 汇聚全球重器,参展规模空前,将全面展示煤矿智能化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清洁高效利用以及新能源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与装备。展会将有来自中国、法国、德国、美国、捷克、英国、俄罗斯、瑞典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国内外知名煤机制造企业参展,预计参观人数超15万人次。本届展会首次同步使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实现“双馆联动,一体化运营”,共设置11大主题展馆,展会规模超16万平米,全面提升观展体验。

来源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7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期刊简介

《智能矿山》(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

主编:王国法院士

刊载栏目:企业/团队/人物专访政策解读视角·观点智能示范矿井对话革新·改造学术园地、专题报道等。

投稿网址:www.chinamai.org.cn(期刊中心-作者投稿)

👉 征稿函详见链接: 征稿┃《智能矿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欢迎投稿

期刊成果:创刊5年来,策划出版了“中国煤科煤矿智能化成果”“陕煤集团智能化建设成果”“聚焦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等特刊/专题30多期。主办“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进成果发布会”“《智能矿山》理事、特约编辑年会暨智能化建设论坛”“智能矿山零距离”“矿山智能化建设运维与技术创新高新研修班”等活动20余次。组建了理事会、特约编辑团队、卓越人物等千余人产学研用高端协同办刊团队,打造了“刊-网-号-群-库”全覆盖的1+N全媒体传播平台,全方位发布矿山智能化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经验。

👉 具体详见链接:《智能矿山》创刊4周年回顾

联系人:李编辑 010-87986441

邮发代号:82-476

👉 期刊订阅详见链接:欢迎订阅┃《智能矿山》杂志2026年订阅开始了!

往期荐读

往期特刊

中国煤科特刊

陕煤集团特刊

神东专栏

重大进展特刊

露天矿特刊

理事单位特刊

红柳林煤矿特刊

创新技术特刊

创刊号

版权声明

本刊对已出版文章持有电子版、网络版及进行网络技术交流和与各网络数据库合作的权利,稿酬一次性付清,版权归本刊与作者共同所有,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