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暖心驿站

暖心驿站

周志强站在“锦绣裁缝铺”门前,秋阳把木质招牌晒得发烫。他迟疑地抬起手,却没像过去三十年那样叩三声——他该去办退休手续了,明早不用再赶头班下井。这用了无数次的暗号,好像突然没了用处。

三十年前,这儿还是间小土屋,红砖黛瓦,藏在矿区的灰雾里,却成了小伙子们的“打卡点”。那时的周志强是个高瘦的青年。下了夜班,他常常绕到山梁上,掐一朵野菊或牵牛花,偷偷放在裁缝铺的窗台上。

他的“秘密行动”,终于有天被铺子里的姑娘逮了个正着。那天,周志强刚把一朵带着晨露的南瓜花放下,门“吱呀”一声开了,扎着两条麻花辫的秀兰站在门口,手里还攥着量布尺,脸颊红得像山桃花。后来老矿长当媒人,他们在职工食堂摆了两桌酒,周志强搬进了裁缝铺。

结婚第三年,周志强在井下遇到一次小事故。那天他正给支架上螺栓,头顶落下颗小矸石,身边的老陈推了他一把,却被砸伤了脚。回到家,他跟秀兰说了这件事,秀兰就给他立了个新规矩:周志强每次下班回家,必须在窗棂上叩三声——第一声是“我回来了”,第二声是“我没事”,第三声是“你放心”。有时周志强累得忘了,刚掏出钥匙,就听见屋里传来秀兰的声音:“咋不叩门?我还等着听呢。”时间一长,这三声叩门声成了夫妻俩心照不宣的暗号。

裁缝铺不大,却是矿区的“暖心驿站”。为给王婶的孙子做满月服,秀兰特意选了柔软的碎花布。铁蛋的工装挂破了,秀兰打了个椭圆的补丁,还在中间用黄线绣了个“安”字。王家妮子的裙子太短,秀兰给她接了个漂亮的花边。年轻工人来补衣服时,总爱缠着周志强问下井的注意事项。周志强从怎么检查安全帽的卡扣到如何辨识通风信号、确认避灾路线,再到敲帮问顶的正确方法,都讲得明明白白。他还会严肃地说:“小伙子,井下每盏头灯的光,都照着‘责任’两个字,可不能马虎。”

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这里还是个临时“托儿所”。孩子们放学早,家长还没下班时,他们就跑到裁缝铺写作业。周志强搬来小板凳,秀兰端出水果糖。遇到谁的铅笔断了,周志强还会帮着削得尖尖的。一次,一个叫小宇的孩子等妈妈等到睡着了,秀兰把他抱到里屋的小床上,给他盖上自己的花棉袄。

从矿部办完退休手续,周志强东转转、西看看,心里难受得像被猫抓一样。踌躇半天回到家,天已麻麻黑,秀兰正在缝纫机前忙活,看见他进来,笑着问:“退休了,想干点啥?”周志强叹了口气:“现在,裁缝铺的活儿少了,我……”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见门口传来声音。“秀兰,这批鞋垫下周要用,赶得上吗?”秀兰的一位好姐妹扒着门框问。秀兰抬头应着:“放心,三百双都绣好边了,保证让师傅们踩着舒坦!”周志强这才注意到,桌上码满了针脚细密、颜色鲜亮、绣着“平安”字样的鞋垫。前些年,秀兰组织矿工家属中的巧手媳妇们成立了“绣安队”,利用矿上淘汰的废旧工作服,制作了上千双平安鞋垫,连同她们设计的“防煤渣靴套”一起送到井口,发放给下井的职工。那靴套上端配有可调节的松紧带,能牢牢护住靴筒,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煤渣进入靴筒磨脚的难题。有老矿工说:“踩着‘绣安队’做的鞋垫,穿着她们缝的靴套,下井时,心里更踏实。”

每周三是裁缝铺的“公益缝补日”。矿工们的工作服磨破了肩头、安全帽带断了线,都往这儿送。秀兰边缝补边念叨安全经:“袖口别留太长,免得勾住设备;裤脚要扎紧,煤粒不钻裤腿。”这些碎碎念,伴着缝纫机的“哒哒”声,成了矿区最温情的安全提醒。

去年矿区举办文旅节时,秀兰和姐妹们带着“绣安队”的作品参展,成了全场焦点。展台上,用旧工装拼贴的“煤海繁花”桌布、绣着矿灯图案的帆布包、印着“安全生产”字样的文创抱枕……样样都带着浓浓的矿区印记。后来,这些“变废为宝”的文创产品,不仅成了矿区环保旅游线路上的热销品,还成了矿区文化的“代言人”。游客们抱着绣着“平安是福”的抱枕,听志愿者讲背后的矿工故事。研学的孩子们学着缝补小鞋垫,在针线间理解劳动的意义。今年上半年,这些文创产品热销后,筹得的一笔善款已全数捐赠给矿区文化站,专项用于修缮“矿工记忆”展览墙。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周志强看着秀兰熟练地踩着缝纫机,突然站起身,说:“以后我跟你一起做公益,还能再为矿山出点力。”秀兰抬头看着他,眼里闪着温柔的光,就像当年第一次见他时那样。

者:孙文胜 版面编辑:袁理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