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决战决胜十四五丨中铁二十二局:赤诚新秀向未来

决战决胜十四五丨中铁二十二局:赤诚新秀向未来

五年攻坚,中铁二十二局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亮眼答卷:授权专利突破千项,数十条重大干线完工通车;企业资质升级为“六特七甲”;营业线施工斩获多地最高AA级信用评价;詹天佑奖等重磅奖项收入囊中;党建引领穿透施工一线,千余名党员下沉班组铸就“首都文明单位”矩阵……

过去五年,中铁二十二局以“十四五”规划为蓝图,坚定践行“一二三四五六”战略路径,实现了从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从要素驱动到创新引领的深刻蝶变,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党建引领:把稳发展“方向盘”

“党建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生产经营的‘红色引擎’。”这是中铁二十二局“十四五”期间始终坚守的理念。五年来,中铁二十二局党委将党的领导深度嵌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所属单位全部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从战略规划到重大投资,从干部任免到风险防控,每一项决策都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

中老铁路国内段第一长桥-橄榄坝特大桥

通过深入开展“党员进班组”活动党建力量直接直抵施工一线,千余名党员化身“宣传员、监督员、辅导员、信息员、调解员”,将施工方案与安全规范穿透式落地,中铁二十二局及家子公司蝉联“首都文明单位”,所属二公司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审,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图片

进组党员与班组工人检查侧墙模板安装情况

人才强基:锻造发展“主力军”

“要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这是中铁二十二局人才工作的核心导向。五年来,中铁二十二局以“人才强企”战略为抓手,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编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优化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绩效薪金最高差距达30%,“管理人员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机构层级能升能降”成为常态。

图片

朔神高速公路

年轻干部的成长是中铁二十二局人才队伍“量质齐升”的生动注脚。通过“蹲苗壮骨”计划,让年轻干部在重难点项目、困难企业中历练,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精通、作风扎实的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壮大。在人才引进上,瞄准行业顶尖院校,引进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博士,大连交通大学开办“金鹰人才班”,五年来招聘应届大学生2974人,其中985211及行业重点院校毕业生占比稳步提高,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支年轻化、高知化的人才队伍成为企业发展的“硬核力量”。

工程履约:擦亮品牌“金名片”

“现场就是市场,信用就是竞争力。”五年来,中铁二十二局以重大工程为载体,全面落实项目精细化管理用精品工程诠释“中国建造”实力。国家“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玉磨铁路按期通车,济莱高铁、南崇铁路等26个项目顺利开通,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绍兴S308智慧高架21个项目圆满完工,每一项工程都成为区域发展的“加速器”。

图片

国内高寒地区转体重量最大、跨越铁路既有线最多的转体斜拉桥-哈西大街打通工程

在滨绥线、在牡佳客专、在京通铁路,在全国各地,多个营业线改造工程让年久铁路焕新升级,以专业施工践行“改造变‘智’造,出行更美好”的品牌使命,“营业线施工尖兵”成为企业走出同质化竞争的特色施工优势。

图片

绍兴绿云路智慧快速路工程

信誉建设稳中有进。连续多年在公路行业获级,在浙江、黑龙江两省获最高等级AA级,在水利行业持续保持AAA级,在京津冀、兰州局、南昌局参评铁路项目多次斩获A+级评价。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中铁二十二局对标准化与智慧化的极致追求,研发“智管云”平台覆盖所有在建项目,作业票全流程线上化使风险管控效率提升40%以上,以高水平项目管理受到行业认可。

图片

世界穿越沙漠戈壁最长的高速公路、我国第二条进出疆高速公路大通道-京新高速公路

创新驱动:培育发展“强引擎”

“创新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更是引领未来的‘指南针’。”五年来,中铁二十二局在科技创新上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部分领跑”的突破。五年来,中铁二十二局及所属单位累计授权专利1003项,其中发明专利189项、国际专利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中国铁建科技奖55项,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35部,主导编制国际标准项。

图片

京沈高铁蒲河特大桥

京沈客专辽宁段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强国号”13.2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攻克复杂地质难题,“工程废弃渣土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项成果彰显技术硬实力。

创新平台的建设为科研攻关提供了“孵化器”。中铁二十二局家子公司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单位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成功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0余所高校合作,联合承担国家级课题项、省部级课题38项,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格局。

图片

“强国号”超大直径盾构机下线

在战新产业布局上,中铁二十二局同样步履铿锵。房地产公司推进“高原高寒地区绿电制氢储用一体化技术”研发,二公司研发“预制梁用龙门模块式钢筋绑扎机器人”,五公司“深水复杂高铁斜拉桥建造技术”获中国铁建课题立项,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

管理提升:筑牢发展“压舱石”

“向管理要效益,以精益求发展。”五年来,中铁二十二局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企业运营全链条,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在项目管理上,构建了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控体系,强化新上项目责任预算编制与内部承包,建立“集团-子分公司-项目”三级经济运行分析机制,动态跟踪风险,确保成本可控。在财务管控上,持续优化资金集中管理,做大资金池规模,每年利用沉淀资金完成内部调剂数十亿元,大幅节约资金成本;依托BI数据分析平台打造智能化财务分析驾驶舱,实现从“事后核算”向全周期管理转型。

图片

津潍高铁项目信息化中心

在供应链管理上,推动由“集中采购”向“供应链管理”升级,构建分包商“五库”管理体系,推行招标全流程线上化,发布多领域工序指导价,促进分包价格透明化、标准化。在风险内控上,构建“大风控”体系,成立法治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依托“云风控监测中心”实现风险动态预警与闭环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套组合拳,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运营质效和抗风险能力。

安全绿色:绘就发展“底色图”

“安全是‘1’,其他是‘0’;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铁二十二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彰显央企责任担当。在安全生产方面,系统构建并严格落实“五个责任体系”,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动态管控极高风险工点327处。创新构建九大区域安全督导机制,开展常态化、专业化帮扶。科技兴安成效显著,自主研发的“智管云”平台实现风险巡检、作业票管理等核心业务线上化,覆盖高风险工点471处,风险管控效率提升40%以上。深入开展“小改小革保安全”活动,评审表彰成果200余项,本质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图片

中国铁建首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福建泉州泉港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在绿色发展方面,环境保护工作平稳运行,未发生污染事件,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比重、固废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已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期间打造了缙云山整治、保定大水系极限运动公园等典型绿色工程,所属单位在泥浆固化再利用、复杂山区建造等领域获评“国际先进”“国际领先”成果,房地产项目积极打造绿色建筑三星级标杆,并与专业公司合作研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展现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决心。

图片

模式口站一体化地下停车库项目“基坑气膜”投入使用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中铁二十二局的发展答卷上,既有数据的跨越,更有质效的提升;既有工程的坐标,更有精神的传承。未来,中铁二十二局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更务实的举措,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征程上,书写更多属于中国铁建、属于中国建造的新篇章。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